文化-中華看點

“黑神話:悟空”主題藝術展|為情懷更為藝術(3)

2025-04-22 11:33:03極目新聞

在展覽第二篇章中,遊戲中角色圖鑒係統“影神圖”被搬到現場,一幅幅具有古典韻味的手繪畫作揭露人物的原始設定。中國文聯副主席許江認為:“這是一個至為豐沛的圖像係統,創作者從中國的《山海經》到眾多誌怪小說、演義的插畫中汲取靈感,深入東方圖像寶庫的豐厚寶藏,展開璀璨無盡的視覺想象。”這一圖譜的長廊,既凸顯鮮活的群妖形象,又照見深遠的文脈淵源。

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人物專業畢業的劉承龍,參與了這些“影神圖”的繪製。他在兩年間共創作90餘幅仿宋式人物繡像風格的作品。“我選用了最為粗糙的仿宋式老絹,它的顆粒感讓畫麵更有故事感。用筆我特意誇張了提按的動作,讓筆下小怪們更加‘妖氣’。墨色暈染特意染得重一點,營造黑霧繚繞的感覺,希望通過遊戲能進一步讓世界了解我們中國文化。”劉承龍說。

此外,遊戲中小雷音寺的部分原型——陝西藍田水陸庵南山牆懸塑通過3D打印技術重現。當觀眾在現場體驗大屏遊戲時,本身也置身於這片“壁塑瑰寶”。文物在遊戲中“活”起來,拓展著文化傳承的可能性。

可以說,《黑神話:悟空》重構了西遊神話,讓不同背景的觀眾都能領略東方美學的當代魅力。當傳統筆觸幻化為遊戲場景的動態留白時,一場跨越千年的美學對話正在展開,也讓這款遊戲的藝術價值值得長久品味。

人才種子開花結果

《黑神話:悟空》遊戲的成功,根植於遊戲開發者對中華傳統美學的深度理解,以及堅實的審美基礎和實踐能力。這也正是中國美術學院一直以來的“金字招牌”。

從遊戲《黑神話:悟空》到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大量幕後工作者,近年來國產遊戲、動畫的崛起過程中,一直有著國美的身影。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