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主題藝術展|為情懷更為藝術(2)
2025-04-22 11:33:03極目新聞
這尊高達3米的頭部模型極具衝擊力,它的對麵則是無頭僧人經典遊戲場景的幾乎等比例還原。二者相映成趣,遊戲中“黃風嶺,八百裏,曾是關外富饒地”的陝北說書仿佛在耳畔響起。
現場,有觀眾拿著相機反複玩味這些細節,還有不少觀眾專程從外地趕來,隻為完成這場對《黑神話:悟空》的“朝聖”。
策展人宣學君告訴記者:“展覽的許多模型是第一次製作,隻此一件,在質量和還原度上達到了很高水準。整個展覽的大部分手稿、模型也是第一次在公眾麵前亮相。”
實際上,一個動態影像與遊戲的文化產品,如何在特定的美術館空間展示,讓觀眾真切地體察“黑神何以煉成”,本身就是一種遊戲式的挑戰。策展團隊開篇即緊緊扣牢遊戲主角這一主體的塑造,通過實形塑體、形象迭代、美術手稿、裝備演變,直陳主角從“直麵天命”到“應答劫難”的淬化弈煉過程,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文化致敬與創新
“你們一定都聽過關於他的故事。”在展覽開始處的牆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作為改編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遊戲,這場展覽顯然不限於滿足玩家情懷,還注入了更多對中國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學的思考。
比如現場設置了多個可以打坐的蒲團,當觀眾入座,麵前屏幕“靈光一閃,重返自然”,轉換為遊戲裏的空山深林、蟬鳴葉語,進入禪定的“修煉”。在萬物歸一的寧靜中,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這場展覽中,還能找到諸多《黑神話:悟空》遊戲裏中華傳統美學在現當代的成功表達。
如展覽必打卡點之一的天命人等身人偶模型,身上的大聖金甲套深受玩家喜愛。鳳翅紫金冠的冠體取自唐代翼善冠的“山”字造型,莊重威嚴;鎧甲采用唐代明光鎧的樣式,整體與明代商喜《關羽擒將圖》中關公甲身極為相似,單看身甲、披膊、腿裙和吊腿,樣式花紋都有共通之處。其中鎖子紋、如意紋以及獸吞的處理手法,更是對傳統甲胄設計的一種致敬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