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2)
方老師德藝雙馨。環境造就人,我和老師待在一起,受老師的影響。他就是一個傳遞接力棒的人。
戲曲舞台需要這樣的傳承。青年戲曲演員登台比較難,排一出戲,每一關都要過。登台演出如同打靶訓練,上場了,才知道在哪兒扣扳機。現在,全國的院團都應該給青年人搭建平台。可以鼓勵年輕人自己報戲,團裏一塊兒評審,以老帶新,覺得哪塊兒不行,就多提點。一點一點地磨練,就能推出新人。
青年演員要和觀眾建立聯係。一次不熟,兩次不熟,三次就熟了,慢慢地,觀眾熟悉他們了,青年演員在台上也練出來了。京劇不僅是傳統的藝術,更是時代的藝術,上舞台,才能贏得更多年輕觀眾。
從技藝的層麵,京劇藝術還需要創新發展。在繼承戲曲名家優良傳統、藝術寶藏的基礎上,精心研究,仔細琢磨,恰到好處地進行創新,注重新元素,尤其是視覺表達。拿《探陰山》來說,包公出場前有一句悶簾導板,“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原來的唱腔是“扶大宋呃”,我減去一個“呃”字,加重了包公的分量,也強調了花臉腦後音的音色美,觀眾聽來,很是受用。再比如《盜禦馬》中,“禦馬到手精神爽”一句,我運用裘派演唱技巧,改變了原來的一字一板的節奏形式,突出了竇爾墩盜禦馬得手後洋洋自得的心情。這些創新都得到了行家的讚同、戲迷的認可。
在與青年演員、年輕觀眾的交流中,我感到京劇的前景無限,以及京劇傳承發展的重任。戲曲藝術的圖譜,要不斷填補新的色彩,才能跟上時代。我們要抓住新時代京劇發展的好時機,做出一些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戲曲精品。
沉住氣,守住傳統,這是根
王珮瑜(上海京劇院演員)
我常常回憶起自己的學戲經曆。14歲我正式進入京劇的世界。那時學戲可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先進的教學工具,一切全靠“口傳心授”和反複練習。記得進戲校開蒙戲學唱《搜孤救孤》,王思及老師帶著我一句一句學。他告訴我:“學戲,更是學做人。沉住氣,守住傳統,這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