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落腔:傳統戲曲的瑰寶與傳承設想(3)
落腔已成為瀕滅劇種,對落腔的傳承已迫在眉睫。落腔的傳承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創新式傳承,一類是固守式傳承。
創新式的傳承,如:一,將落腔元素融合到歌曲、器樂曲中,形成落腔風格的音樂作品,不妨借流行歌曲的熱潮,讓落腔元素現在人們口中傳唱開來。二,創作新的落腔劇目,包括新編曆史劇和現代劇,這類創新目前唯有依賴相關部門的財政支持,落腔並不具備進入市場,與其他文化品類、娛樂形式相競爭的實力。三,將落腔元素應用到美術作品和藝術設計中,形成文創產品,以點帶麵,帶動年輕觀眾關注落腔。
固守式的傳承,如:一,劇本和曲譜(曲本)的記寫,這是一項戲曲傳承中最基礎的工作,但多年來一直被忽視,曲本對內黃落腔的傳承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首先,為落腔的教學和研究提供文本依據;其次,為落腔的新劇目創作和其他形式的創新提供詳實的創作素材,夯實創新式傳承的基礎;再次,專業劇團可作為參考,愛好者可作為排演藍本。二,經典劇目影像的留存,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對所拍攝的劇目進行嚴苛音樂整理、細致的高標準的排練,最終才能為人們留下一個好的版本。三,落腔進校園,京劇、豫劇等大劇種進校園早已不新鮮,但落腔進校園目前並無太多實踐,這需要文化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推動。隻有進校園,才能從根本上為落腔培養觀眾,甚至培養傳承者,有了觀眾,有了傳承者,落腔才能真正的活下去。四,落腔研學項目,目前,在中小學的校外活動中,研學是一種普遍被學校、家長、學生接受,並受到喜愛的項目,將落腔融入研學項目,可以是落腔傳承的一種新方式。五,落腔紀錄片的拍攝,這種文化傳承方式,不僅僅關注劇種本身,更關注劇種的生存現狀,甚至記錄落腔從業者們的日常生活,而這些細碎的文化瞬間,對於落腔的傳承來說是珍貴的,且可以直接投放到各網絡視頻平台,而網絡視頻對於當代的受眾來講,是最受歡迎的形式。
此書係2022年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項項目《內黃落腔現存劇目的曲本記寫與整理》項目批準號:2022XWH256階段性成果。
作者:吳亞娟、鄭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