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俄博物館聯合展出中國藏品(4)
2024-11-01 10:34:57環球時報
菲利潑夫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俄中貿易發展十分迅速,他經常能在街上看到中國汽車,或者有俄羅斯人穿著中國製造的衣服。他希望,兩國文化交往同樣也能更加深入地展開,尤其是在博物館方麵的合作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其中,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就是互相舉辦展覽會,博物館藏品需要去‘旅行’。”
維亞特金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博物館如今發展得十分現代與發達,會舉辦各種活動,並與學校等教育機構關係密切,孩子們特別喜歡去博物館,“我們正需要這樣的經驗”。此外,俄羅斯博物館也十分需要中國學者在專業知識上的幫助。“我們收藏著許多中國物品,但對於一些藏品的曆史,我們並不很清楚。”維亞特金娜舉例道,他們在舉辦與中國有關的展覽時,會請當初收藏這些展品的俄羅斯人為他們介紹相關曆史,以便能夠寫出展品說明。但後來會被指出,其標注的年代信息存在錯誤。菲利潑夫也提到,前段時間,一名來自莫斯科的收藏家去參觀下諾夫哥羅德曆史與建築文物保護區博物館時發現,該館混淆了一些東亞不同國家的藏品,將它們進行了錯誤分類。“我們需要專業信息的交換”。
與此同時,3位館長也希望中國人能更了解俄羅斯文化。菲利潑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在中國策劃並舉辦一次展覽,他希望主要展出下諾夫哥羅德州的工藝品,從俄羅斯套娃、霍赫洛馬裝飾畫,到十分少見的骨雕等。波羅諾耶娃表示,他們正在與中國推進一個合作項目,展示布裏亞特共和國的傳統服飾和現代藝術。
“我發現,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趨勢:中國博物館不僅對俄羅斯聯邦級別的大博物館感興趣,也對地方博物館的俄羅斯展品很有興趣。”波羅諾耶娃表示。維亞特金娜希望能夠向中國人展示體現韃靼族特點與傳統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們希望中國人也能看到俄羅斯人最引以為傲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