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優秀戲曲作品應與時代同頻共振(來自現場的聲音)

2024-05-16 10:43:05人民日報

優秀的戲曲作品應當與時代同頻共振,使璀璨奪目的古老藝術煥發新的魅力和風采,融入當下人們的生活、走進當代觀眾的心坎。

  《範進中舉》劇照。謝 濤供圖

  《範進中舉》劇照。謝 濤供圖

從藝40多年,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文藝創作永遠都不能脫離生活,不僅要堅守文化傳統,還要與時代呼應。圍繞太原解放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建黨百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主題,我們創作了一係列現代戲。反映不同時期本土人文精神的太原老街三部曲《上馬街》《起鳳街》《迎新街》,表現脫貧攻堅成果的現代戲《圪梁梁上》,都是從小人物的視角演繹大時代的發展,以傳統戲曲演繹時代新華章。而《範進中舉》《爛柯山下》《傅山進京》《於成龍》《莊周試妻》等作品,則是因為接續傳統戲的曆史脈絡、注重人文意蘊的時代表達而獲得成功,是晉劇藝術守正創新的成功實踐。尤其是新編曆史劇《莊周試妻》,從風格樣式到人物塑造,從劇本特色到創意構思,融彙了多種戲劇表演體係,美學闡釋靈動大氣、富有詩意,蘊含著對人性的深入思考。

對於戲曲表演者,守正創新不是口號,而是用真誠、真情、真心去塑造每一個角色。作為一名女老生,我在跨越性別與年齡挑戰的同時,努力塑造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新創劇目人物的塑造,有些東西是本行當甚至藝術門類中不夠或沒有的,因此需要尋找、借用其他行當或劇種的表演方法,通過人物情感的抒發、細微身韻的流露、心理活動的傳達、舞台氣氛的營造,把塑造人物所需的程式“化”為一體。《範進中舉》中的範進,如果隻用老生行當的程式去表現就有局限,創作中需要融合醜角、窮生的台步和技巧去體現人物性格,其中掃把功、髯口功、椅子功以及豐富的聲腔運用,為的就是更飽滿地展示人物內心的豐富性。《傅山進京》中的傅山則截然不同,這種舞台形象在晉劇舞台上沒有出現過,因此劇作在借鑒京劇麒派和馬派藝術的同時,抓住“倔老頭”這個形象特點,把生活中的觀察與戲曲表演程式打碎後糅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爛柯山下》中朱買臣在最後一場有大段的道白,我通過語速的快慢緩急,語音的輕重頓挫,輔之以眼神、水袖、袍帶的表演,體現其動搖徘徊的內心情感,展現人性反省的多層次。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