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近四千件套文物集中亮相(3)
2024-02-27 10:25:41人民日報
探源
展示幾代考古人的成果
1928年,中國考古者在洹河沿岸鏟起第一鍬土。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甲骨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如今,殷墟已成為中國考古發掘時間最長、次數最多、麵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90多年過去了,經過幾代考古人持續不斷的發掘研究,沉睡三千載的商文明走入公眾視野。近年來,殷墟王陵區、小屯宮殿宗廟區、洹北手工業作坊區的考古新發現,讓甲骨文中記載的“大邑商”麵貌愈發清晰。
“早在殷墟發掘初期,考古工作者就有向公眾展示文物的想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安陽工作站早期設有陳列室,但更多還是供學者進行專業研究。隨著考古成果不斷豐富,建於2005年的殷墟博物館在展陳理念、空間布局、展示數量、技術手段等方麵已難以滿足時代需要。
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館新館開工奠基。新館由安陽市政府投資建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提供展品,其中館內展陳的文物,90%以上都是安陽工作隊1950年以來發掘的文物精品,涉及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手工業等多方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殷墟博物館館長陳星燦說:“殷墟是中國考古學的搖籃,也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這樣一個大型專題類博物館的建立,圓了幾代考古人的夢想。”
何毓靈說:“作為一座考古博物館,新館展陳不再是單個文物的展示,更多的是成組器物的全方位呈現。無論是婦好墓的銅爵,還是從亞址墓、馬危墓等出土的器物,都是成組地與觀眾見麵,讓人更好感受殷商文明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