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編演外國題材應“洋為中用”(2)
2024-01-16 10:01:11中國文化報
改編外國作品到底“有沒有戲”?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研究員廖全京介紹了相關經驗。據他透露,知名編劇徐棻根據奧尼爾的話劇《榆樹下的欲望》改編的川劇《欲海狂潮》和魏明倫根據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改編的川劇《中國公主杜蘭朵》,為後來者積累了一些改編外國作品的經驗。
“首先是要尋找共生因子。”廖全京表示,中外文化之間存在一些彼此影響、相互認同的共生因子,發現並研究這些共生因子是所有改編創作不可忽視的前提條件,而強化川劇精神也是重要一環,具體表現為,要充分發揚川劇的悲劇喜演的樂天傳統,充分運用載歌載舞的川劇手段和靈活多變的舞台調度。
關於選材,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梅蘭芳紀念館原館長秦華生也頗有研究。他以京劇《摩登伽女》《吝嗇鬼》為例分析認為,京劇編演外國題材戲,選材是關鍵。據他介紹,《摩登伽女》中,尚小雲在劇中跳“英格蘭女兒舞”讓觀眾耳目一新;《吝嗇鬼》安排了大量的醜角唱腔和核心唱段,全麵展現了京劇醜行的表演特色,讓觀眾忍俊不禁,現場效果極好。
“由此可見,京劇編演外國作品應精心選取蘊含豐厚的異域故事與人物,引起中國觀眾的審美興趣。同時,選取的異域故事和人物,能夠與京劇藝術的規範具有相融性,既主要運用京劇藝術表演,又可以適度加入異域藝術元素,使京劇舞台的呈現豐富多彩。”秦華生說。
“新編外國題材的京劇,這是藝術創作中應有的課題。”一級編劇嚴福昌表示,編演外國題材的實踐路徑,要回歸或遵循戲劇本體,即中國京劇(戲曲)的假定性、虛擬、寫意、程式化。編演外國題材的價值取向,簡而言之應是“洋為中用”,通過與現實觀照的題旨、東西方思維銜接交融、心領神會的共情共鳴,以此達到文明交流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