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繡出藏羌幸福畫卷(4)
2023-12-26 10:08:49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1年,楊華珍被評為“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她在映秀成立“楊華珍大師工作室”,以非遺傳承促進產業發展,同時加強非遺人才培養。
為進一步壯大非遺產業、帶動群眾致富,汶川縣開展“萬名婦女致富工程”,2018年建起規模上千人的來料加工致富作坊。作坊的負責人楊梅,就是楊華珍精心培育的人才。
楊梅1972年出生在汶川縣綿虒鎮大禹村一個羌族家庭。1993年,酷愛羌繡的父親翻山越嶺把她送到楊華珍家拜師學藝。“3年時間裏,恩師對我手把手教、心貼心傳,把藏羌編織、挑花、刺繡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2012年,楊梅辭去待遇優渥的工作,加入楊華珍的藏羌織繡文化公司。2020年,她被認定為阿壩州“藏羌編織、挑花、刺繡工藝”非遺傳承人。
汪斯芳來自汶川縣綿虒鎮羌鋒村,該村被譽為“羌繡第一村”,羌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汪國珍就是羌鋒村人。汪斯芳曾跟隨汪國珍學習羌繡,2011年,她又師從楊華珍。2014年,汪斯芳被評為四川省羌繡非遺傳承人。2020年,楊華珍建立“汶川巧娘羌繡專業合作社”,讓汪斯芳主管技藝傳承和產品研發,對當地婦女進行技能培訓,至今已培訓4000多人次。
楊華珍的兒子馮暘,受母親熏陶,從小就對藏羌織繡很感興趣。大學寒暑假期間,馮暘把藏羌織繡苑當作研學基地,跟著母親學習各種針法,還廣泛收集織繡紋樣、整理資料、建立數據庫。他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還和導師一起出版了研究藏羌織繡的書籍。他繡的熊貓、犛牛、金絲猴、爾瑪姑娘被稱為“羌繡四寶”,多次參加非遺大展。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馮暘在“四川主題日”活動現場展示羌繡技藝,帶著媒體記者共繡成都大運會會徽,讓大家親身體驗非遺魅力。2023年,馮暘被評為成都市羌族刺繡非遺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