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舞蹈:引領“新國潮” 探索民族風(2)
從一個時代舞者的視角回望,楊麗萍是在偉大時代演繹民族文化的代表,展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發現美、追尋美、創造美、傳播美的進程。20世紀70年代初,白族小姑娘楊麗萍從山村田野走上舞台。20世紀80年代初,楊麗萍又從雲南省西雙版納歌舞團調到中央民族歌舞團。在北京的舞台上,她從自編自演的《雀之靈》開始,一步一步完成了從舞者到“舞神”的蛻變。由她創作的《月光》《兩棵樹》《雀之戀》等作品,不僅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而且舞出國門,影響深遠。以《雲南映象》《十麵埋伏》等舞劇為代表,完成了從雲南到全國、從東方到西方的貫通,讓中國看見雲南、讓世界看見中國。
楊麗萍說,小時候跟著父輩在田埂上起舞,現在在舞台上跳舞,這50多年來記不清上了多少次舞台,每當走到側幕條,她就感覺是站在田埂邊,一躍上舞台,就如魚得了水。是自然教會了她情感的表達,成為一個生命的旁觀者。對她來說,生活、自然、舞台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在舞台上可以把月光灑向更多的人,一起舞,就有了無限的能量。
在民族原生態舞蹈的舞台形式上進行創新,傳遞出作品“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汲取影響,獲取力量,賦予時代精神”的理念,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生肖舞蹈是由楊麗萍引領的“新國潮”,國潮當然不僅僅是往曆史深處的回溯,也可以是在土地上橫向探索的“最炫民族風”。
楊麗萍經常在舞蹈作品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其獨創性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備受矚目。楊麗萍的舞蹈作品涉及生命、自然等主題,不同的人對舞蹈和藝術有著不同的期待和看法,甚至引發爭議。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網絡環境下公眾人物形象保護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公眾人物形象維權法律困境、平台以及用戶在公眾人物形象保護中的法律責任承擔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著作權法委員會秘書長李偉民表示,社會各界人士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公眾人物的合法權益,共同淨化網絡環境。
<<上一版 下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