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新時代考古成果展“開幕(5)
2023-09-25 10:07:30中國紀檢監察報
中國陶瓷貿易的運輸路線,被當代考古學者稱為“陶瓷之路”。精美的中國瓷器沿著唐代發端的“陶瓷之路”源源外輸,它們既是美觀耐用的生活器皿,也以其絢爛多姿的造型和裝飾承載著濃鬱的中國文化與風情,對行銷區域的物質生活以及文化麵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水下考古,是與田野考古完全不同的發掘方式,中國在這方麵取得了不凡的成果。2020年,一支水下考古隊接受任務,完成對劉公島甲午沉艦定遠艦的考古調查。考古發掘中,一塊重達18.7噸的定遠艦巨型鐵甲殘骸被考古隊發現。當這塊鏽跡斑斑又丹心不改的鐵甲浮出水麵時,一百多年前那場慘烈的戰爭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麵前。甲午沉艦的發掘工作,對考古隊員來說,不僅是一次發掘和保護,更是一次對曆史的凝望。
不僅如此,科學技術更是被廣泛應用到考古學當中,有力地拓寬了研究範圍,提高了考古學從古代遺存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比如以碳-14為代表的測年手段,為夏商周斷代和史前文化的年代判定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回顧中國考古學,在年代測定、人骨研究、植物考古、動物考古、環境考古等諸多方麵都有了長足的技術進步。
另外,計算機考古、遙感考古、冶金考古、物質結構與成分分析、考古DNA研究以及考古地理信息係統的應用等,都使得我們的考古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概言之,中國的科技考古日新月異,為考古學研究貢獻了更多的資料和信息,極大提高了考古學研究的科學性。
考古科學化的本身,是以科學思維和科技手段探究文化淵源,對考古成果的傳播,同樣需要以恢弘的曆史觀和豐富的科技手段還原文化的演進脈絡。
考古學成為找回記憶、啟迪智慧、走向未來的事業,在人類曆史的研究中熠熠生輝。站在古老的文明、厚重的曆史之上,先人留給我們的,不隻是豐富的物質遺產,更是湧動不息的血脈與精神,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生機勃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