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雲南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讓非遺文化綻放光彩(3)

2023-03-31 09:49:38光明日報

為了這場演出,五六點鍾孩子們就開始集中化裝,而欽誌成和團隊則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製作道具、挑選演員。“要傳承好高台社火,並不僅僅是喜愛這麼簡單。”欽誌成說,高台社火的傳承人不僅要懂戲曲知識,還要統籌協調幾十名演員,“組織者更像是一場演出的導演”。

“這個瀕危非遺,算是搶救回來了。”李濤說,非遺保護的前提是摸清家底,巍山縣持續推進非遺項目名錄體係建設,加強分類保護。“巍山的傳統特色美食不乏食客,傳承無虞,我們就交給市場;有些非遺資源暫時還未納入非遺項目名錄,我們就開展田野調查,走訪掌握項目核心技藝的傳承人,利用多種手段,采集第一手資料,做好全麵的記錄、保存。”

自2011年1月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以來,大理州非遺代表性項目新增492項,其中國家級新增7項;代表性傳承人新增1810人,其中國家級新增7人,“金字塔”結構的保護名錄體係基本形成。逐級落實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補助經費、不斷健全傳承人保障機製、建成體係化的傳承體驗設施265個,通過摸清底數、分類保護,一大批瀕危非遺得到有效的傳承保護。

從保護非遺到保護文化

整體性保護,讓非遺走近普通人,見人見物見生活

段樹坤沒跟妻子段銀開商量,就盤下了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的老紮染廠。段樹坤是紮染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段銀開是紮染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若論對紮染的熱愛,倆人沒分歧。可花幾百萬元盤個舊廠房,段銀開有意見。

如今,原有的辦公室成了紮染博物館;閑置的廠房則改成了遊客體驗館。“體驗課的收入,占了公司營業額的一半。”段家兒媳楊誌瑞,是這家民間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除了跟遊客講解白族紮染,還不忘介紹大理文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在這座舊廠房裏都得到了展示。

上一頁3/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