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韻中見證千年文脈 觀“長江下遊文明特展” (3)
文明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鑒,也離不開世代的傳承。在展廳顯眼處的展櫃中,擺放了一件國寶級文物——朱漆戧金菱花式人物花卉紋奩。奩是中國古代女子用以盛放梳妝工具的化妝盒。此奩蓋麵為戧金仕女消夏圖,奩身四周十二棱間戧刻有荷花、牡丹、梅花、山茶、蓮花等六組折枝花卉。奩蓋內朱書的“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十字款銘,包含產地和工匠姓名等重要信息。這件漆奩反映了宋代晚期漆器工藝向華麗風格的轉變,也盡顯江南工藝藝術的文人氣韻。
水隨物賦形、四通八達、開放包容等特質,融入江南人的血脈。他們通過長江、運河、海洋與全國乃至世界相聯結,南來北往的航船造就了江南繁華,不斷延展著江南文化的輻射範圍。
“創新、發展、交流、融合,給人民帶來最美好的生活,這就是長江文明。”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如是說。
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
展覽的最後有一麵互動牆,絡繹不絕的觀眾用手中五顏六色的小水滴貼紙裝飾了心目中五彩斑斕的母親河。
為了更好地保護長江,長江沿線省市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要求。江蘇在全國率先出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美麗江蘇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等戰略高度,提出文化遺產保護等八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江蘇正在曆史傳承、生態修複、文旅融合、城市更新等方麵作出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積極探索。
田甜介紹,南京博物院曾於1989年舉辦“長江下遊五千年文明展”,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再次策劃長江下遊文明展,是響應國家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號召,通過融入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諸多成果,以更豐富的展品來喚起人們對長江的熱愛,對長江文化的認同,對江南文脈的傳承。”
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千年文脈流淌不息,離不開生活在這裏的每個人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