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不再高冷!數字技術正在喚活“沉睡”的博物館

2022-12-14 10:32:39世界互聯網大會

倘若忙裏偷閑,你會做些什麼?動動手指,逛逛某家博物館的數字平台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

20世紀末期,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歐洲博物館便開始進行了數字化建設。如今,足不出戶,用戶便可逛遍一家博物館,解剖時光的成就,細數曆史運轉的螺絲與齒輪。

那麼,全球的博物館現今有哪些數字技術元素?又是如何應用的呢?

不再高冷!數字技術正在喚活“沉睡”的博物館

圖源:Rijks Museum

數字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大規模運用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199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啟動“美國記憶”項目,開啟美國數字圖書館工程的建設。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工程,在全球範圍內搶救和保護具有全球、地區及國家意義的珍貴檔案文獻遺產。

近年來,全息呈現、數字孿生、超高清、多傳感器融合、AR、VR等新體驗技術飛速發展,連結虛擬與現實、線上與線下。數字內容的製作成本大幅的降低,推動硬件消費體驗的升級和內容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都為包括文物在內的文創新形態奠定了技術基礎。

數字博物館、虛擬博物館、移動博物館、泛在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概念先後出現在博物館學領域。而在實體博物館中引入數字技術,拓展了文化的時空邊界,博物館自身的功能也有所增加。

現今,全球博物館中的數字技術主要應用於三種場景:在地、在線以及在場。

物理空間中,觀眾切身“在地”。通過展台陳列、文字圖片或展覽視頻來獲取展品的相關信息。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技術的應用,使線下的展品離觀眾越來越近,逐步變得“可看、可聽、可聞、可觸摸”。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