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女性藝術先驅群像:她們如何“打造現代主義”
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近日是推出“打造現代主義”,這也是英國首個致力於20世紀初德國先驅女性藝術家的大型展覽。
展覽展出莫德鬆-貝克(Paula Modersohn-Becker)、凱綏·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加布裏埃爾·穆特(Gabriele Münter)和瑪麗安·韋爾夫金(Marianne Werefkin)等女性藝術家開創性的作品,她們重新定義了自畫像、靜物、女性身體、童年描繪、風景等主題。雖然不如康定斯基(加布裏埃爾·穆特的丈夫)等男性同行為人所熟知,但她們在歐洲激進的新藝術發展中同樣處於核心地位。
本文為作家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講述她們如何擺脫男性同行的陰影。
加布裏埃爾·穆特,《安娜·羅斯倫德的肖像》,1917年,布麵油畫,94x68cm
展覽“打造現代主義”提供了許多鮮亮的女性自我認知的圖像,以及在男性感知主導的背景下,女性看待事物的方式。
然而,同樣的背景決定了女藝術家的視野來自一個孤立的地方,在那裏,她是誰、她畫了什麼?這一事實介入並渲染了既定的“現實定義”。觀眾在觀看女性藝術時遇到的障礙使這一觀念更為複雜。
莫德鬆-貝克,《嬰兒,母乳喂養》,約1904年,布麵油畫,23.4x28.2cm
隨著文化的發展,男性視角變成了一種集體認知,一位欣賞提香或馬奈作品的女性甚至沒有意識到她正通過男性的眼睛看世界;博物館的收藏一般也被默認作男性手筆。
人們知道自己聽到的是女性的聲音,才會對女性創作產生反應。這種反應或者並非源自作品本身,而是一種革命性的立場。但當得到不安的回應後,女性的成就或會被阻礙。尤其是視覺藝術可能比任何其他媒介更無意識地接受男性眼光,使女性藝術家愈加不自由。
瑪麗安·韋爾夫金,《馬戲團(演出前)》,1908-1910年,紙板蛋彩畫,53x88.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