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中國印刷博物館 展現源遠流長的印刷文化(2)

2022-11-22 09:23:01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雕版印刷技藝”是傳統文化瑰寶,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雕版印刷術起源於隋唐之際,至宋代達到鼎盛,雕版印刷的書籍版式、字體、用紙、用墨和裝幀形式等都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書籍審美文化。北宋刻本《通典》、南宋嘉定刻本《西漢會要》、元代杭州刻本《宣和博古圖錄》、明清刻本詩集和文集……一本本珍貴古籍反映了宋代以來雕版印刷業的發展。其中,最具價值的是宋刻本《春秋經傳》。

宋版書刻印精良、紙墨上乘且存世稀少,素有“一頁宋版一兩金”之說。中國印刷博物館所藏南宋晚期杭州精刻本《春秋經傳》為海內孤本,是國寶級儒學典籍善本,彌足珍貴。

這本《春秋經傳》開本宏大、版麵疏朗,天頭地腳寬闊。每半頁8行,每行17字,字大如錢,與今天的初號字大小相似。板框左右雙線,版心同向雙魚尾,白口,底部有劉文、詹周等14個刻工的名字。字體為楷體,雕刻刀法嚴謹,不失文字之美。如果不是每頁版心底部有刻工的名字,幾乎無法分辨是不同刻工的作品,體現了宋代登峰造極的雕版印刷技藝。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印刷史上的另一座裏程碑。據《夢溪筆談》記載,北宋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展櫃中,一個長方形盒子裏裝著一組形如印章的小方塊,這是仿照畢昇工藝複製的膠泥活字。膠泥活字是最早出現的活字,到了明清時期,活字材質更為多樣,木、銅、泥、錫、鉛等多種並用。

元代王禎發明的轉輪排字盤大幅提高了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展廳裏再現了轉輪排字盤的使用場景:寬大的圓形轉盤上,整齊排列著密密麻麻的木活字,旁邊的工人在轉動木盤,尋找需要使用的活字。轉輪排字盤是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機械設備,將木活字按韻和型號排列在木製轉盤上。通過轉動木盤,工人坐著就可以取出所需的字,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