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茶馬古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千年回響 (7)
2022-10-10 11:34:58光明網-《光明日報》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麵臨的危機更加深重。1938年底,退守西南的國民政府提出“利用人力獸力運輸,增進貨運”(《社會經濟月報》1939年第1期),隨後在茶馬古道青藏線和滇藏線上恢複了驛運。1942年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後,茶馬古道更是成為西南大後方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陸上要道。整個抗戰後期,四川、雲南、西藏各地由漢、藏、白、納西等各族人民組成的馬幫,穿行在先人開拓出的石棧天梯和羊腸小道間,不畏艱險,晝夜不息。據統計,當時這條道路上一共動用了“八千匹騾馬和兩萬頭犛牛”(顧彼得:《被遺忘的王國》),為抗戰後方輸送了難以計數的緊缺物資,在中華民族的至暗時刻燃起希望的火種,譜寫出一曲全民族抗戰的壯闊樂章。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視野下的西南茶馬古道文獻資料整理與遺產保護研究”〔20&ZD22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