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壁畫:璀璨兩千年的曆史 (5)
2022-09-30 10:27:11曆史百家彙
再者而言,傳統壁畫難以保護下來也有其自身客觀特點,首先中國廟宇的木質、磚石結構本就不結實,三五百年能保護下來已屬不易。第二是曆史的變遷和近代破除迷信導致這些傳統藝術毀之又毀,蟻蟲腐蝕,加上刀兵戾氣,人間壁畫多已毀矣。
以永樂宮為傑出代表的山西寺觀建築壁畫為何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一度曾是不解之謎,有人曾歸為神靈庇佑,其實這是古人工匠的智慧之光,像永樂宮諸殿牆身下部砌築通風孔,對於保持牆體通風幹燥、防止壁畫受潮變質功莫大焉。
山西境內的許多宋、遼、金、元壁畫能夠保存至今,與當時科學、合理的壁質構造有著直接的關係。山西寺觀壁畫在土坯或水坯牆外分別抹粗、中、細泥,既易於製作,又利於保存壁畫色澤不失真,如此工藝自成體係,是山西古代獨創且自成體係的寺觀壁畫工藝發明,世代相傳,基本沿襲到清代。
這種壁質雖曆經漫長歲月,壁畫並不疏軟,不失為傳統壁畫技法的成功之處。永樂宮的牆麵土跟歐洲文藝複興的濕壁畫進行對比,牆壁本身的完整性是遠遠超於歐洲的。
明代以前,壁畫多是佛教題材,畫壁畫之人都是對佛教文化敬畏的佛教信徒。而明清民國以來,對佛教文化的敬畏之心慢慢淡化,對壁畫的破壞就越來越多。山西為什麼還保存了這麼好的壁畫,有一個人的名字必須提起—閻錫山。
他是佛教徒,所以特別重視廟宇壁畫的保護工作。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動蕩歲月,曾經有一批批荷槍實彈的大兵庇護過壁畫,軍閥混戰讓子彈飛,子彈卻幸而繞著古刹壁畫飛向他處。這是山西壁畫的造化,也是中國文明史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