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描繪新時代非遺保護傳承美麗畫卷 (2)

2022-09-07 10:26:24光明日報

注重創新發展,持續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圍繞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創新實施多種行之有效的非遺保護方式。實施非遺記錄工程,對180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記錄,保留“中國記憶”。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舉辦1100餘期培訓班,受訓學員超3.8萬人次,加上延伸培訓,覆蓋人群超10萬人次。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發布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對14類383個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實施曲藝傳承發展計劃,增強瀕危劇種、曲種的生命力和存續力,挖掘闡釋民間文學的時代價值、社會功能,推動傳統體育、遊藝納入全民健身活動,擴大和增強了非遺保護的社會基礎、傳承後勁。積極推動非遺學科專業建設,11所普通高等學校設立非遺保護本科專業,12所院校開展非遺方向人才培養試點。

服務工作大局,探索非遺連接現代生活路徑。發揮非遺特別是傳統工藝資源優勢,帶動城鄉就業、群眾增收。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關於持續推進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截至2022年6月,支持各地設立非遺工坊2500餘家,其中1400餘家設立在脫貧縣,培養出包括“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在內的一批優秀帶頭人。連續3年舉辦“非遺購物節”,打通非遺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最後一公裏”,2022年銷售額超16億元,成為群眾參與非遺保護、共享保護成果的文化消費品牌活動。統籌非遺保護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製訂《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工程建設方案》,推動黃河流域文化遺產係統性保護。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利用非遺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等業態,推出一批非遺特色鮮明的主題旅遊線路,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與現代生活充分聯結,展現亮麗風采、煥發勃勃生機。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