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唯一鑄有“人民昌”“中國強”銘文的銅鏡展出(2)
2022-09-07 10:14:33光明日報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最早出現“中國”二字的是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早期的“何尊”。有研究認為,自張騫“鑿空”西域以來,“中國”兩字已經從象征土地的方位轉向國家的概念,自此中國觀念覺醒,並建立起國家與人民是緊密相連命運共同體的觀念。
新疆博物館藏有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另也發現有“中國安寧、人民安樂”“多賀國家人民息”“中國安寧並不擾”等銘文的漢代銅鏡。但同時帶有“中國”“人民”文字的銅鏡目前僅見於武漢博物館藏漢代“多賀中國人民富”以及大唐西市博物館珍藏的這枚“人民昌·中國強”銅鏡,可謂極其罕見、意義非凡。
兩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強盛時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力昌盛,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漢朝在我國銅鏡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並迎來了第二次發展高峰。鑄造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的漢代銅鏡,是曆史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
“人民昌·中國強”銅鏡的麵世,進一步佐證了漢代“中國”國家觀念的形成,展現了古人對祈福迎祥、陰陽和諧、宜子孫、宜官秩、壽祿長、人民昌、國家強等的精神寄托,凝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符號,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認知,傳遞著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