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凝固的記憶”透視曆史:標誌性建築與文化認同(8)
胡莉:首先,英國通過構建曆史文化遺產話語體係、保護曆史文化遺產的行動以及打造新標誌性建築,起到塑造自身形象與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作用。其次,隨著保護權下放到地方,標誌性建築越來越具有地方與國家雙重屬性,起到連接個人、地方與國家的作用。再次,公眾通過監督管理、誌願服務、學習參觀等方式,參與包括標誌性建築在內的曆史文化遺產保護,提升了自身科學文化素養。最後,依托曆史文化遺產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創造了就業崗位,推動了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
信美利:在人員、資本、物資等加速流通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包括標誌性建築在內的曆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大利對建築遺產的保護,總體上堅持“史實性留存、真實性保護”原則,盡可能保留其中所擁有的全部曆史信息,對原有古建築進行最小幹預。比如對羅馬鬥獸場的保護性修複,僅對較危險的結構進行審慎修補,采用與建築外觀形成明顯對比的紅磚材料,使人們能清晰識別古代部分與現代部分。通過保護這些建築遺產,旨在提高全民族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質,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熱愛與保護曆史文化遺產的風氣;樹立國家形象,參與國際文化競爭;促進意大利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呂昭:除了上述標誌性建築對本國民眾記憶塑造的作用外,我們還要看到,標誌性建築具有對外傳播本國文化與記憶的功能。現在許多人可以走出國門參觀、遊覽其他國家的標誌性建築,了解它們代表的曆史與民族文化。例如,法國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凱旋門每年都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發展,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不同文化交彙的場域,推動具有不同文化記憶和民族身份的人們相互了解。
雖然各個國家都致力於通過標誌性建築塑造出獨特的文化記憶和民族身份,但是,標誌性建築所承載文化意義還包含著可以被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價值。從建築本身來看,它們體現了人類不同群體、不同曆史階段的智慧、技術和審美觀念,是人類文化史的重要遺產,也是現代建築、藝術創新的靈感來源之一。從建築被賦予的意義來看,二戰以來許多國家都通過標誌性建築表達了對世界和平的珍視與紀念。例如,原本為彰顯法國軍事勝利與榮耀而修建的凱旋門就被賦予了和平的意涵。
(本版編輯周曉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