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遺產保護關乎你我他——以洛陽龍門石窟為例(2)

2022-09-05 09:51:16光明日報

奉先寺的修複保護工程是一個複雜的、多學科的課題,所采取的修複方式是反複研究探索的結果。在實施奉先寺這一保護工程前,不僅要征求多方意見,而且要經過管理方和專家學者的反複論證,還要綜合考慮曆史經驗、現場情況、資金、人員和技術等多方麵因素,最終形成實施方案。本次保護工程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修複,保護其原始結構和風貌,保持其生命力,使這一世界遺產得以更好傳承與延續。同時,借由保護修繕工程,還可以對文物本體展開多學科的調查檢測,為考古及本體病害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類似奉先寺這種大修方式,在國內外也並不鮮見。例如,近年來,故宮武英殿建築群修複和養心殿的“百年大修”等工程都采用了封閉方式。在國際上,法國凱旋門在2003年—2005年維修期間,也是采用了遮蓋方式。意大利古羅馬屋大維·奧古斯都的陵墓也是在曆經13年的封閉修複後,才於2021年恢複對公眾開放的。由此可見,國內外的文物保護工程的實施一定是在安全、合理和科學的前提下,本著對文化遺產保護最有利的原則進行的。

我們知道,文化遺產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不是凝固的一個點,而是動態的、發展的過程,有著不同時代的痕跡。文化遺產不僅記錄著我們的過去,存在於今天人們的生活中,而且也為人類的未來提供著借鑒和有益的參考。文化遺產保護是全民的事業,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義務。從這個角度來說,在保護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承擔著各自的職責,文化遺產保護關乎你我他。

回到奉先寺大修這一案例中,遊客在某個時段乘興而來卻不能欣賞到奉先寺的曆史風貌,產生情緒落差,這完全在情理之中。這種情況下,如果管理者注意細化深化相關服務,就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消減遊客的負麵情緒。比如,廣泛通過媒體提前告知遊客,規劃好參觀遊覽路線;在遺產本體外圍,在不產生安全隱患的前提下,采取圖文、影像或其他方式進行介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遊客“看不到”的遺憾。又如,在修繕過程中開展相關社會教育活動,創造些參觀的“驚喜”和不同以往的體驗,提升遊客對於文化遺產的認識,激發保護文化遺產的熱情,進而可以引導遊客了解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身責任,理解個人的“犧牲”對於遺產保護的貢獻,使之產生支持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感和榮譽感。

遺產本體“恢複健康”的時間可能很長,未來也會隨著時光流逝再度“患病”,但是公眾熱忱的關注、參與和守護,恰恰是與文化遺產共同成長的過程,終將凝聚為一個時代共同的記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對遊客也是一種難得的、有價值的旅遊體驗。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