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千年瓷片“說話”——走進全球首個古陶瓷基因庫(5)
2022-07-18 09:29:20光明日報
如野史記載,明宣宗朱瞻基愛鬥蟋蟀,宮廷記錄隱去不提此事。但景德鎮禦窯博物院在眾多的碎瓷片中,複原出了宣德年款的青花雲龍紋蟋蟀罐,成為這段曆史的有力物證。
“這些有趣生動的曆史細節,未來都可用於文創產品和旅遊產品的開發應用,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翁彥俊說。
“更重要的是,景德鎮禦窯遺址技術體係深刻影響了世界製瓷工業化發展。”翁彥俊說,曆史上景德鎮青花瓷工藝對中東、非洲、東南亞、歐洲等地的生活方式和藝術風格產生了極大影響,世界各地窯場都曾以其為範本爭相進行仿製和再創造。如今,土耳其、埃及、日本、越南、朝鮮、意大利、法國、荷蘭等國家仍保留著這些早期窯場的重要實物遺存。海量的陶瓷器物數據為世界還原了一段中國陶瓷對外交流史,不僅讓中國陶瓷曆史文化故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讓當代製瓷工匠,在尊重曆史的基礎上去傳承曆史,設計研發出更多向曆史經典致敬的文創產品,繼續講好中華傳統文化對外交流新故事。
“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基因庫。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將持續不斷為中國乃至世界古陶瓷曆史的發掘和研究、陶瓷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提供優良的平台,續寫以陶瓷為載體的文明交融新故事。”翁彥俊表示,基因庫建成後,將與國內外各類博物館和科研機構開展積極合作,探討全球陶瓷文明課題,力爭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國際化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