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跨越百年時光,“萬園之園”在虛擬中重現

2022-07-05 11:11:27人民日報

1萬餘件曆史檔案,4000幅複原設計圖紙,2000座數字建築模型……10餘年來,圓明園持續開展數字化複原工程,通過采集文物數字信息、打造線上虛擬展覽、開發互動體驗的文旅項目等方式,讓人們穿越時空,感受曆史文化遺產的光彩。如今,全園108處景區已完成數字化複原,約2/3的景區實現精準數字複原。跨越百年時光,“萬園之園”在虛擬中重現。

上下天光、夾鏡鳴琴、坐石臨流、茹古涵今……一個個意味雋永的名字,承載著圓明園的昔日盛景。

然而,160多年前遭遇破壞,大量文物珍寶流失海外,“萬園之園”隻餘斷壁殘垣。

是保留原貌還是恢複重建?數字化給出了一種答案。“圓明園是重要的曆史見證地。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虛擬複原它的壯美景象,也使遺址所蘊含的曆史文化信息得到更好的記錄、保存,推動相關研究的開展。”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說。

數字存檔

采集海量數據資源,實現高精度永久留存

6月11日,圓明園虛擬仿真田野考古係統上線。人們在平台上既可以了解圓明園的曆史文化,還可以利用實景三維模型、全景漫遊等方式,參與舍衛城南城門考古遺址、澹泊寧靜一期考古遺址3D虛擬體驗。“係統將真實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吸引青少年來體驗考古過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劍葳介紹,係統未來計劃將虛擬考古與實景模擬發掘相結合,用於公眾考古教學。

圓明園考古始於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先後完成藻園、含經堂、長春園宮門、正覺寺、遠瀛觀等10餘處遺址的發掘,明確了遺跡的保存狀況、規模及其形製、規格等。

考古發掘中,文物信息的采集和記錄是重要一環。然而,一般的平麵掃描或相機拍照很難將文物的細節與色彩完整保存下來。利用三維掃描,則可以留下高精度的永久數字化檔案,進而完成文物虛擬修複。“數字化存檔可以通過信息比對,對文物進行長期監測,發現病害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實現預防性保護,同時為數字化複原提供支撐。”張劍葳說。

上一頁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