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雲岡石窟“雲”上遊——解碼·文化數字化

2022-06-22 09:49:12人民日報

雲岡石窟“雲”上遊——解碼·文化數字化

圖為工作人員在雲岡石窟第一窟修複牆體。新華社記者楊晨光攝

核心閱讀

采集信息數據、製作洞窟的可移動3D打印複製版本、編撰《雲岡石窟全集》……近年來,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雲岡石窟的保護從“粗獷”到“精準”,也實現了文物保護與文化研究的“齊頭並進”,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雲岡石窟的魅力。

出山西大同城區,一路向西,來到武周山南麓,氣勢恢弘的雲岡石窟就矗立於此。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以其形態多姿、色彩豔麗、形象壯美而聞名於世,堪稱我國古代建築與雕刻史上的巔峰之作。

1500多個春秋的時間跨度,雲岡石窟飽經滄桑。風化,是不可移動的石質文物保護難以解決的世界性難題。作為石窟藝術的瑰寶,雲岡石窟該如何有效應對風化的影響,讓其保存得更為長久?

高精度信息采集,保護從“粗獷”到“精準”

走進雲岡石窟,幾個工作人員正忙著對一處洞窟進行近景攝影測量、影像數據采集;洞窟裏,高像素數碼相機、站式掃描儀、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儀器正在采集各類數據。

“雲岡石窟的保存環境是開放式的,不可能隔絕與外界的水汽交換,這給石窟和雕像留下了千年的印記,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傷痕。”雲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張焯說,“當前,我們正在對雲岡石窟進行的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將為雲岡石窟的長久保護提供重要支撐。”

雲岡研究院文物保護修複研究室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對雲岡石窟進行信息數據采集的過程中,會發現石窟和雕像的細微損傷和潛在風險,有助於及時進行修複和排除。之後,還將對采集到的高精度數據和信息進行數字化技術處理,在數據庫中“還原”雲岡石窟,為石窟保護、修複乃至重建提供強大的數據和形象支撐。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