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巧手製美飾 銀輝耀苗鄉(匠心)(2)

2024-09-10 10:14:41人民日報海外版

苗族銀飾圖案繁多,既有生活中的花鳥蟲魚,又有想象中的龍鳳瑞獸,還有象征勇武的兵器,豐富的圖案反映了苗族人的審美意趣和精神信仰。雕刻圖案是楊正貴最擅長的工序。戴上銀邊眼鏡,手拿錘子和鏨子,他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精雕細刻,全神貫注。“雕刻需要專注,稍一走神就會出錯。”經過多年磨煉,楊正貴的雕刻技藝已爐火純青,他雕刻的花朵線條流暢,形態優美,立體感十足。

在苗族盛裝中,頭戴的銀帽格外吸睛,苗族人稱其為“鳳冠”。“不同地區鳳冠的造型不一樣。黃平地區的銀帽由一朵朵銀花堆成半球形,頂部立著一隻鳥,尾部有長長的銀片流蘇,稱作鳳尾,整體是一隻鳥的造型。”潘世仁介紹,在貴州雷山、台江等地,銀帽呈角狀,有人認為這是牛角,但其實是鳥的一對翅膀,也體現了對鳥的崇拜。

製作黃平銀帽非常考驗匠人的技藝。銀帽通常有四五斤重,經過鑄煉、錘打、焊接、編結、打磨等3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從早做到晚,需要兩個月才能做完一頂銀帽。”楊正貴說,製作銀帽是他學藝路上的一道難關,剛開始做的帽子不圓。通過不斷請教父親、刻苦練習,楊正貴終於製作出一頂頂渾圓華美的銀帽。2012年,楊正貴的銀鳳冠作品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

巧手製美飾 銀輝耀苗鄉(匠心)

楊正貴製作的苗族銀飾。陳孝新攝

“過去,銀飾製作是家族手藝,主要通過家族內部一代代傳承下來。”潘世仁說。

楊正貴的兒子楊華從小跟隨他學藝,2003年便在黔東南州凱裏市龍場鎮獨立經營銀飾加工店,後來到北京從事珠寶設計、銀飾鑲嵌工作。2015年起,楊華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多次到高校學習深造。他熟練掌握了苗族傳統銀飾鍛造技法,探索將蠟染、刺繡等苗族傳統工藝與銀飾相結合。2020年,楊華被評為“苗族銀飾鍛製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