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大展亮相故宮(7)

2024-04-09 10:22:39人民日報海外版

除了瓷器,法國人在繪畫、紡織品、漆器、建築、園林等方麵也積極借鑒中國文化,中國成為法國藝術家和知識精英獲取創作靈感的重要源泉。

17世紀的版畫記錄了特裏亞農瓷宮的美景。1670年,路易十四為孟德斯潘夫人修建了特裏亞農瓷宮。瓷宮位於凡爾賽宮邊緣地帶,外表華麗,通身貼滿藍白相間的陶瓷,高高的屋頂上飾有花瓶、孩童和動物像,令人聯想到中國建築。瓷宮內部裝飾有中國花卉圖案的絲織品。據介紹,這座瓷宮是路易十四受中國“瓷塔”(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啟發而建。由於瓷宮的建築很脆弱,故在1687年被拆毀,取而代之的是特裏亞農大理石宮。

路易十五的王後瑪麗·萊什琴斯卡十分喜愛中國藝術,在宮廷內外大力推廣中國風,還為在華耶穌會傳教士的活動提供支持。1747年,王後將凡爾賽宮內的私人房間布置成“中國廳”,後改為“中國人廳”。

展廳裏複原了“中國人廳”的場景,室內裝飾著描繪中國人茶葉生產、貿易活動的油畫,還配以中國風的瓷器和漆家具。《南京的集市》是“中國人廳”裏的一幅油畫,這幅畫模仿了荷蘭旅行家尼霍夫訪華遊記中表現南京的版畫插圖,鍾愛繪畫的王後本人也參與了此畫的創作。

裝飾王後臥室牆壁的“北京”彩緞片、彩繪中國風景人物圖的茶具、根據藝術大師弗朗索瓦·布歇所作中國風情畫設計的“中國題材”掛毯……這些精美的藝術品,生動體現了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中國和法國雖遠隔千山萬水,在曆史上卻進行過持續不斷的理解對方的嚐試和文化交流的實踐,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郭福祥說。

時至今日,這種交往和交流仍令人回味無窮,並不斷續寫著新篇。

上一頁7/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