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大展亮相故宮(2)

2024-04-09 10:22:39人民日報海外版

——開欄的話

1688年8月7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馬爾利行宮寫下一封致中國康熙皇帝的信:“得知陛下您求賢若渴……因此數年前我們決定派遣我們的臣民,六位博學的耶穌會數學家,為陛下帶來所有最新奇的科學知識……”

此時的路易十四並不知道,此前派遣的“國王數學家”在1688年到達了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他又派出第二批數學家攜帶著他的親筆信啟程,可是他們卻未能抵達中國。

336年後的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觀眾可以讀到這封當年未能送達康熙手中的信,了解這段少為人知的中法宮廷交流故事。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由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殿﹑博物館及國家園林公共機構(以下簡稱凡爾賽宮)聯合主辦的“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於4月初亮相北京。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該展覽彙集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以及其他收藏機構的大約200件文物精品,通過“龍與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國風景”“凡爾賽宮的中國時尚”3個單元,展現百年間中法雙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的政治交往史和彼此借鑒、相互學習的文化交流史。

跨越重洋的對望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是中法宮廷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黃金時代。通往遠東的新航路繁榮發展,加強了歐洲與中國的聯係。大量中國商品銷往歐洲,令歐洲人對地大物博、巧匠如雲的中國充滿美好憧憬。在“太陽王”路易十四領導下,法國開疆拓土,文化藝術昌盛。與此同時,中國迎來了封建王朝最後一個高光時代——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位於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強盛國家,對彼此投去了欣賞和好奇的目光。

“與同時代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交往相比,17、18世紀的中法關係呈現出獨特之處。”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展覽中方策展人郭福祥說,中法的交往一開始就是在兩國宮廷和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和直接參與下進行的,但中法之間沒有互派正式的國家使團,主要通過來華的法國傳教士作為溝通橋梁。

上一頁2/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