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瞧,那些“逆襲”的老手藝 (3)

2023-06-27 10:48:32光明日報

“能夠熟練掌握鏨刻工藝的人並不多見,聽到老師講解這件作品時我心生敬佩。”紀天翔深知,丁曉飛能在遇到問題時見招拆招,離不開多年來的全麵學習。他也感到幸運,能在青春年少時,遇到這位“一專多長的老師”,為他的學藝之路“扣好第一粒扣子”。

非遺“長”在生活裏

2008年,來自四川省青神縣的殷瑛帶著她的竹編作品來到北京奧運“祥雲小屋”,向世界各國友人展現家鄉這項非遺技藝的魅力,可現場的狀況讓她有些心急。

經過竹編展區的參觀者,在對竹編畫讚歎之餘,還會討論這畫的材質究竟是什麼。絲線、藤、草、塑料……五花八門的答案讓殷瑛急得“上火”。“我說是竹子,他們都不信!”講起這段經曆,殷瑛依然激動。這趟北京之行,讓這個生長在竹編世家的80後青年,開始思考竹編的推廣和傳承問題。

殷瑛擅長平麵竹編,她介紹,“長時間製作—高價售出—長時間製作”的循環曾經是竹編畫製作的主要模式,這就決定了這項“像大熊貓一樣珍貴又少見”的技藝一直與大眾市場“絕緣”。

隨著國家在非遺保護領域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殷瑛也開始嚐試“讓竹編走進大家生活”。2016年,殷瑛的工作室與上海大學藝術學院建立合作關係,為首飾、箱包製作竹編紋飾。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殷瑛用這句詩向記者形容青神竹編的現狀:竹編技藝已經廣泛運用在餐具、家具、建築等領域。“隻有想不到的,沒有編不出來的。”她說。

2022年,青神縣全年竹產業綜合產值達70億元,殷瑛的積極探索正是這項非遺技藝在青神縣轉型發展的縮影。

景泰藍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遇到過和竹編畫相似的問題。“這項技藝門檻高,涉及多個環節,需要掌握多項技能。”紀天翔說。這位青年景泰藍學習者知道自己要成長為成熟的景泰藍傳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對景泰藍的推廣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傳統的景泰藍器物都是以碗、瓶等擺件的形式出現,實用性和功能性較弱。發揮想象力,才能給景泰藍創造更多應用場景。”臨近端午時,紀天翔設計了一款小鼠吃粽米的卡通景泰藍墜飾,這是他發揮想象力的一次“小實驗”。他希望在未來,景泰藍可以出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上一頁3/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