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放在即——近距離領略巴文化

2023-03-21 08:48:41光明日報

陽春三月,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的油菜花田裏,考古大棚修葺一新。棚內,按照發掘原樣恢複保留的部分古巴人墓葬講述著這裏遠古的葬俗。不遠處的山地斜坡上,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建設進入尾聲,館前廣場的比翼鳥雕塑展翅欲飛。

當前,展館正進入布展最後階段,將在4月底對外開放。這座總建築麵積近1.2萬平方米的大中型博物館,將全麵展現羅家壩遺址的曆次考古成果。屆時,公眾可以通過博物館,了解古巴人的社會與生活。

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放在即——讓觀眾近距離領略巴文化

水陸攻戰紋銅豆羅家壩遺址博物館供圖

羅家壩遺址是四川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

羅家壩遺址處於川東兩條河流交彙處,包含羅家壩外壩、羅家壩內壩和張家壩三個部分,總麵積122.59萬平方米。從地理位置上看,羅家壩正處在古代巴人活動的腹心地帶。自1999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文物管理所和宣漢縣文物管理所先後聯合對羅家壩遺址實施了7次考古發掘,揭土麵積共3300餘平方米,清理墓葬130餘座,出土青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2500餘件。

2001年,羅家壩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納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十三五”專項規劃,是四川省目前發現的麵積最大、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

羅家壩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可謂一波三折。

1976年,普光鎮進化村村民在日常采泥燒磚、修房造屋過程中,挖出了大量釜、劍、鉞等青銅器,被當作廢品賣給了當地廢品收購站。1981年,四川省文物普查中,根據當地鄉村教師提供的線索,羅家壩遺址被納入重點普查範圍,當地農民上交青銅器28件,引起了文物保護機構的重視。198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到宣漢縣進行實地調查,鑒定已出土的鍪、釜、洗、鉞等數十件文物為國家三級文物,並認定羅家壩為戰國土坑墓群,張家壩為漢代遺址。1993年,在羅家壩遺址進行了試探性發掘,揭開了羅家壩遺址考古發掘的序幕。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