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下的天空 孫天宇《01之上》藝術創作自述(2)
AIGC這一批次(2022年)的AI“怪獸班”班長無疑應該是ChatGPT。雖然目前這批體型品種稍有差異的怪獸們大多還是1.0版本,但已經強大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了。在ta們的2.0到來之前,能不能(在多大的可能下)被允許繼續麵向大眾使用?可能都是一個問題。這個交由社會學、法學、經濟學以及政治家和所有關心這個話題的人們去共同解決。而ChatGPT和DALL-E肯定會是一個開始。Ta們的能量可能大於互聯網的發明。也許部分AI技術會被關進“牢籠”裏。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新生物”已經誕生了。這個時代真正的藝術(無論何種形式)都應像這屆AI“怪獸班”那樣,開放、可參與、可生長、探索未來。
我很喜歡技術(Technology),喜歡技術達人。在這個領域中,優秀的人和事物往往都有一種“冷靜的輕鬆”,我覺得ta們共同掌握著未來的一半密碼。從效率的角度看,AI技術做的事越來越難,那人就應該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對我而言,簡單的事,比如從口袋裏拿出一個掌上設備,直接用手指頭畫起來,觸控屏畫畫很受限製,但也很直接。但這個過程更像是中國古代文人畫,心境更接近閑暇的隨意之作,彼時的文人畫家都有各自的工作,比如官員、教師、秘書、和尚等等。有時我也會想象倫勃朗拿著掌上屏,一刹點亮,充滿光芒,不知會畫出什麼?當然我更期待朱耷的觸控屏作品。倫勃朗朱耷都是自我訴說,我也是的。藝術家可以介紹自己的創作背景,但對作品本身的評述還是需要他人的眼光。
《培養》一種自然到被忽視的狀態-培養
用法國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erleau-Ponty)的現象學的術語來描述藝術家孫天宇的直接觸控屏作品——孫天宇先生的《01之上的風景》係列作品,他用這種直接的、原始的、卻又是數字的方式繪畫,這令我驚奇不已。這些畫作十分接近尼安德特人“閑來無事”的塗抹。他的手指就是尼安德特人手中沾著炭灰的木棒。這大概可以對他的畫作所流露出的“自在”做出更為逼近的解釋。孫天宇眼前的世界不至於自然,但顯然的靈感源於自然的呼喚,不是為情感在表麵上塗滿光澤。它要符合“有組織的感覺的邏輯”。作為一個需要通過不斷與媒介互動來完成一生的當代人類,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我們與現實的最真實的感性互動方式,來表現人類自身的“存在於世界”。藝術史和它的大師們在這裏悉數缺席。
——Andreas·Z
《跳躍的影子》如果我們隻注視影子,那又是另一種緩緩變化的世界了。
觸控屏繪畫與AIGC的最底層都是01邏輯的計算機語言,這是相互連接,實現創作者意願與創作者切換的天然便捷。回顧過去五十年中,基於01邏輯的超級計算設備演化迅速,幾近無所不能。世界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領域也被推動並演化著——數字藝術、新影像藝術、互聯網藝術、遊戲藝術、多媒體藝術、人工智能藝術等等無一不是01邏輯生態體係下的蓬勃產物。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看似新事物的AI圖像生成,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曆史了。哈羅德·科恩(Harold Cohen,1928年-2016年)可以說是最早的 AI 藝術家之一,是計算機算法藝術的先驅。Harold 從1970年代開始開發 Aaron 係統,利用人工智能創造藝術作品。
時至今日,麵對“厚積爆發”的AI,它很有可能不再是半個世紀前人們可以想象它的樣子了。我覺得人類與下一代的AI之間都需要彼此認識、彼此適應。有可能尷尬的是對人類來說適應過程會很慢,而對於AI可能隻是人類睡一覺的時間。樂觀地說,在AI時代AI可能會讓我們再一次大規模減負(上一次是電器時代)。麵對更多的閑暇,無論人們是去開拓、探索、創造,還是享受生活,這都是好的或者說是美好的,美好總被祝願實現。旅法學者Andreas·Z引用“人開始了”(Man began)——法國哲學家讓-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的《石窟中的繪畫》的核心觀念闡釋我的《01之上的風景》係列創作。說實話,人開沒開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AI開始了。
孫天宇/文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孫天宇
200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係
2006年北京環球嘉年華奢侈品展藝術顧問
2009年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海外期刊項目藝術顧問
2013年新浪網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2014年創立藝術愛好者沙龍-銘苑藝會,開展公益講座與走進博物館活動
2015年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兼任公益講解員,創作數字藝術作品
2017年開展係列藝術沙龍講座,創作數字藝術作品,撰寫古典音樂鑒賞文章
2019年藝術沙龍活動累計近百場,深入研究、創作數字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