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與傳統文化相互賦能(藝海觀瀾)(2)
傳統文化是網絡文藝采之不盡的題材富礦、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近年來,不少“國風國潮”作品成為爆款。以網絡音樂來說,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餘首國潮音樂播放量過億,播放量破百萬、千萬的作品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哪吒鬧海、白蛇傳等傳奇故事,在網絡電影中得到新的解讀。網絡文學創作者也主動調動古典文學資源,同時融入當代視角和現代精神,如《木蘭無長兄》《將夜》等。茶藝曲藝、服飾飲食、節氣中醫等,也成為當前網絡文學熱門題材,《茗門世家》聚焦茶文化的傳承普及,《枕水而眠》書寫筆墨情懷,等等。
眾多文博典藏、珍本字畫,經由網絡文藝得以廣泛傳播,同時也賦予網絡文藝作品以獨特的文化意蘊。網絡紀錄片《敦煌:生而傳奇》通過劇情演繹、紀實拍攝、專家訪談等內容,將觀眾帶入傳奇往事,深入認識這座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等為一體的文化殿堂。《新鮮博物館》以舞台劇方式還原曆史故事,開啟古今跨時空對話。係列短視頻《此畫怎講》更巧用動漫形式,將古典名畫故事生動演繹成當代生活圖景,兼具古意和現代氣息。可以說,傳統文化的融入讓網絡文藝“網感”與“美感”兼備。許多作品不僅吸引了國內觀眾,還頻頻“走出去”,在跨文化傳播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等網絡劇,從國內“火”到海外。8K中國風水墨動畫影片《立秋》,在傳統水墨之美的包裝下傳遞當代精神意蘊,為廣大網友所喜愛,獲得多個國內外獎項。
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當代文藝創作可從中萃取精華,為己所用;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時代新興文藝樣式,富有創新基因。二者相融相生,為當代文藝創作注入生機活力,豐富著我們的文化生活,增強人們尤其青少年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未來,網絡文藝當繼續探索二者融合創新之路,進一步打開文化格局,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