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世神話中尋繹文明起源(4)
源頭對話,神話是“走出去”最好的載體之一
隨著創作和相關研究不斷深化,“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正在對外傳播中激起深遠漣漪,引起海外讀者和觀眾的興趣。
《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考述》已簽訂英文、韓文版權輸出合同;《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美文插圖本》英語版在全球上市,並相繼出版波蘭語版、捷克語版、保加利亞語版,其中“混沌開辟”和“女媧造人”兩個故事被納入波蘭六年級語文教科書;“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作品展”先後在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及比利時、墨西哥、波蘭等地展出。
木偶劇《創世—補天》獲第20屆“金火花”國際木偶藝術節“評委會特別獎”;淮劇《神話中國之洪荒時代》應邀參加愛丁堡藝術節藝穗單元活動;交響幻想曲《炎黃頌》作為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重要曲目,由上海音樂學院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演出;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片段入選央視中秋晚會,主題音樂被“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宣傳片選用,“嫦娥奔月”從神話變為現實。
可以說,中華創世神話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偉大的創造力,描繪波瀾壯闊的巨幅畫卷,在解釋世間萬物的起源、人類的由來以及民族國家雛形初成的同時,也深刻反映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偉力。從創世神話出發,上海持續開展梳理、研究、創作、傳播工作,尋繹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一係列成果恰可與西方神話文化研究形成有機對話,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華創世英雄的故事,也正在孩子們心中紮根。走進展覽特設附展《最初的夢想》單元,絢麗的畫麵中,可以看到孩子們對創世英雄的崇敬,更可以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鮮活生命力。
何以中國?讀懂過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現在和未來。今年夏天,上海博物館舉辦《何以中國》係列大展,在文物中回溯中華文明源頭,以物論史,以史增信。此次“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成果展及展演、展播,則以文藝創作的方式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揭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中華文明起源內在的、曆史的、邏輯的關聯。
做強碼頭、激活源頭、勇立潮頭,上海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探索和努力,正展現出這座城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