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鄉村博物館蓬勃發展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力量(2)

2022-11-29 09:57:11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風景秀麗的浙江杭州超山風景區東園東側,3座明清時期的徽派老房子靜靜矗立,這就是江楠糕版藝術館,今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鄉村博物館名單中。這是一家專業收藏糕點製作模具的博物館,藏品多達6000餘件,除了常見的木質糕版,還有瓷質糕版、南唐年間的石質糕版等。館內展覽講述了糕版與風土習俗的密切關係、糕版的發展變化以及不同地區的糕版文化。

博物館二樓設有兩間體驗教室,觀眾在這裏可以體驗製作糕團。每逢中秋、重陽等重要的傳統節日,館內會舉辦用傳統糕版製作糕點的活動。此外,江楠糕版藝術館還在塘棲第一小學成立分館,定製糕版文化係列課程,並培養小小講解員,讓孩子們了解江南水鄉的民俗,感受糕版文化的魅力。

“鄉村博物館作為鄉村中的公共文化設施,連接鄉村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共同記憶,形成鄉村的文化共同體。”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侯曉蕾對本報記者說,“鄉村博物館更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從文物保護轉向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文化保護實踐,突出博物館的體驗功能、民俗文化的活態傳承。”

文旅融合,帶動鄉村經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與建在城市裏的考古類、藝術類博物館不同,鄉村博物館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以及他們的需求,有助於增強農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讓鄉村的氛圍更加和諧。”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教授安來順認為,鄉村博物館具有複合型的功能定位,既是凝聚鄉情民心的紐帶,又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平台。博物館的建設及相關活動的開展,能夠提升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位於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良山鎮下保村的農耕文化展示館,自2015年建成開館後就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參觀。當地趁熱打鐵,成立了文化旅遊公司,在參觀展覽的基礎上,開發更多體驗性項目,增強鄉村旅遊的趣味性。在農耕文化體驗區,遊客可以進行種菜、采摘、燒柴火等農事活動,感受土地翻耕、育秧、插秧、收割、入倉的全過程,體驗打麻糍、切糖片、做米圓、釀米酒、做豆腐等農家樂項目。文旅融合帶來了人氣和商機,小小的村子一年能吸引遊客30餘萬人次。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餘元,大家心裏樂開了花。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