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在進博,中外文化“美美與共” (2)

2022-11-09 09:43:49光明日報

“我們的羊絨披肩,都是純手工製作。”見到記者,尼泊爾小夥弗朗克熱情地招呼了起來。弗朗克的展台位於消費品展區,麵積不大,來自尼泊爾的圍巾、頌缽、唐卡等特色展品整齊陳設其中,講述著雪山之國尼泊爾的文化藝術魅力。

“在薄如金紙的羊絨披肩上進行針繡,是不外傳的古老手藝。老工匠們依照千年流傳的手藝,用木織梭一根線一根線地穿梭編織,將上萬種顏色和線條有條不紊地編織進披肩裏,完成一條披肩需要3個月,每條上麵都有手工編織人的簽名。”弗朗克愉快地向記者介紹,展台裏的手工包都是尼泊爾的貧困、殘疾、無業婦女製作,所得收入成為她們獨立生活的重要來源。“非常感謝進博會這個平台,不僅推廣了我們的特色產品,還給當地人增加了收入,傳播了尼泊爾文化。”弗朗克露出燦爛的笑容。

在進博,中外文化“美美與共”

在佳能展台,工作人員協助觀眾參與湘繡竹子紋樣填色互動遊戲。光明日報記者吳瀟怡攝/光明圖片

展現厚重中國底蘊

行走在“四葉草”裏,會發現“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從各種“巧思”中領略華夏文明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標誌性的“大白兔”形象與蔻馳經典元素奇妙碰撞,跨界演繹“國潮”魅力的時尚新篇;新春花車、“福運成雙”新春擺件、悟空小俠齊天大聖終極變形機甲等,樂高集團於進博會發布了五款靈感源自中國文化與傳統的玩具套裝,數量創下了曆屆之最;繼去年的“遇見敦煌”後,愛普生今年又帶來了“遇見頤和園”沉浸式光影秀,利用3LCD核心投影技術呈現園林瑰寶頤和園的驚豔之美……

二十四節氣主題“中國色”的剪影明信片、藍印花布包和桃花塢木刻年畫,還有銀杏紅梅等湘繡傳統紋樣的書簽扇麵填色遊戲——在佳能展台,精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展品和與之配套、互動性極強的遊戲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排隊參與。佳能(中國)有限公司打印掃描產品事業部產品企劃科主任王佳潔告訴記者,佳能一直致力於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本屆進博會設置“一城一非遺”的主題展台,就是為了吸引年輕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更大的興趣、幫助“國潮”愛好者們更快“上手”。“我們和五位非遺老師合作,用打印機的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作品。”王佳潔解釋說,“年輕人可能覺得非遺這個記憶好像是老一輩的,或者是專門去拜訪老師、成為徒弟,才能去學。但我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大家,學習和傳承非遺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

在進博,中外文化“美美與共”

圖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去年進博會上首次設立的文物藝術品板塊,今年依舊是“四葉草”裏最受關注的地方之一。行走在其間,仿佛置身於美術館,看了一場藏品豐富、美輪美奐的藝術大展。在這個板塊裏展出的,不僅有夏加爾、蒙克、李禹煥、草間彌生等外國藝術家的作品,還有許多富有中國文化韻味的作品。

佳士得展位上,吳冠中的作品《園林》引得不少參觀者駐足。“去年,我們首度亮相進博會,獲得極高關注,現場谘詢踴躍,從中可以看出國內藏家不斷升級的審美趣味。此次再度參與進博,我們帶來了海內外征集到的中國藝術大師的優秀作品,希望它們能留在中國本土。”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說。

華人藝術家陳世英也將大型個展《出世·入世》帶到了第五屆進博會現場。在150多件璀璨奪目的珠寶藝術作品中,一隻不斷生長的“蟬”成為最大的亮點。在《悟禪知翠》珠寶藝術雕塑前,陳世英將他的創作靈感和故事娓娓道來:“中國以農立國,蟬自古為人所歌頌。在不斷打磨這個作品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想模仿、展現的不僅是蟬的外形,更是綿延賡續五千年的中華文化。”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