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修複《永樂大典》 展示中華文明鮮明標識(2)

2022-11-02 09:13:52中國文化報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告訴記者,2021年6月17日,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簽署協議,由中國文保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投入專項資助,用於中華珍貴古籍修複和專業人才培養、古籍活化與數字化等項目,其中300萬元用於國家圖書館館藏珍貴典籍和特藏文獻的保護修複,以及保護修複過程中的技術攻關、設備研發、專利創新工作。

為修複好這冊珍貴的《永樂大典》,各方麵專家對修複方案進行了討論,製定了較為完備的修複方案。項目組根據書芯用紙纖維的顯微圖譜與現有紙張比對,發現現存紙庫中並無高匹配度紙張可用,為保證古籍安全和修複效果,按照檢測結果自行抄造紙張用於修複。根據所得數據,項目組開展材料的仿製工作,以實現最為理想的修複效果。

“在書衣、題簽等材料製作的關鍵技術上,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聯合培養的、經考試來到國家圖書館工作的碩士研究生宋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開展了封麵材料相關工藝的研究、仿製實踐。疫情發生後,有時不能正常來館,她就在家裏琢磨、查資料、研究。經過努力,試織的材料與原封麵材料非常接近,得到老師的認可。為使《永樂大典》原件修複過程更安全,修複師模擬製作樣書,並與原件比對,確認無誤後再在原件上進行修複操作。目前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與20年前相比,此次修複自行抄造的修複用紙、織的封麵材料是修複科學化、規範化的提升,是新一代修複師在師承基礎上以科技賦能推進修複事業的重要實踐。社會力量的支持也為修複提供了經費保障。”陳紅彥說。

《永樂大典》的修複是我國古籍修複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依托12家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我國古籍修複工作得到了以點帶麵的推進,清宮“天祿琳琅”、雲南迪慶州圖書館館藏“納格拉洞藏經”、山西宋遼金元珍貴古籍、山東《文選》等一批國家珍貴古籍重點修複項目設立,古籍修複總量超過370萬葉。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寧波天一閣等古籍修複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古籍修複技藝進校園、古籍修複技藝競賽暨古籍修複成果展示等活動在全國掀起古籍修複技藝傳承熱潮。古籍保護科技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建設不斷推進,古籍高清攝影、古籍修複用紙抄造、古籍修複浸染、紙張脫酸保護等領域多項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一批自主研發專利技術轉化利用。此外,全國協同完成古籍修複設備、工具、材料的係統研製和配發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古籍修複的基礎環境,為開展古籍修複創造了條件。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描繪了新時代古籍工作的發展藍圖。新征程上,古籍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待越來越多的古籍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活力。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