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賦彩新時代美好生活 (4)

2022-10-21 10:07:07光明日報

“婺劇是一個地方劇種,以前有些省外觀眾擔心聽不懂,不願意走進劇場看我們演出的地方戲。這些年,我們在央視春晚、新年戲曲晚會等國家舞台頻頻亮相,婺劇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喜歡婺劇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越來越多,我們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場場爆滿。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也越來越多地借助高科技手段傳承發展傳統戲曲,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楊霞雲代表說。

“從我這些年到基層演出的情況來看,基層群眾非常渴望有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金克勒那日代表認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首先,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真正撲下身子、紮根基層,創作更多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其次,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給基層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設施。最後,還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從實際情況來看,僅靠烏蘭牧騎等專業文化團隊,是遠遠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食糧的需求的,還需要培養一批本鄉本土的人才,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

在馮巍代表看來,我們不僅要推出精品力作,而且要更有力度地推廣精品力作。在這一過程中,文藝評論是很重要的環節。“文藝評論家應該像美食家一樣,能夠品出不同類型的文藝創作好在哪兒。文藝作品是精神食糧,文藝評論也是精神食糧。文藝評論不僅要思想深邃,還要語言平易近人,從學術界、文藝界‘破圈’,走到人民群眾中發揮引導力、影響力。可以說,文藝評論承載著‘為人民立言、為藝術立命、為民族立魂’的重大文化使命。”

馮巍代表特別強調“建構意義上的文藝評論”:“建構意義上的文藝評論一定是‘為大眾的文藝評論’。評論要與創作有效互動,從而促進提高文藝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上一頁4/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