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都賞瓷 玲瓏萬致(2)

2022-09-27 10:28:23人民日報海外版

博物館基本陳列“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瓷業與城市發展史陳列”分為5個單元:“水土宜陶、天賜景德”“技術創新、體係完備”“千年窯火、舉世聞名”“名家輩出、傳承跨越”“國瓷時代、鑄魂塑形”。又軟又黏的泥土,如何成為光滑如玉的瓷器?景德鎮何以成為聞名世界的瓷都?瓷都有哪些獨特的風俗文化?這些問題都能在展覽中找到答案。

景德鎮從漢代開始生產陶瓷,有著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禦窯史。陶瓷生產在這裏興盛不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礦產資源得天獨厚。展廳裏陳列著幾種不同的瓷土原料,其中,高嶺土堪稱瓷都“秘寶”。高嶺土潔白細膩,非常鬆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是製瓷的絕佳原料,因其產地在景德鎮高嶺而得名。除此之外,景德鎮水係發達,交通便利,便於將製成的瓷器運輸到全國各地。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明代《天工開物》記載了繁瑣的瓷器製作工藝:“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一件瓷器誕生,所需工序達72道以上。在所有工序中,入窯燒造至關重要。博物館裏展示了不同時期的窯爐,從土坑築燒到龍窯、饅頭窯、葫蘆窯、蛋形窯再到煤窯、氣窯等,不同形狀的窯爐有不同的特點:始見於商代的龍窯,體積大,裝燒量多,但由於窯身長,窯室溫度與氣氛不易控製;首創於元代的葫蘆窯,由龍窯演變而來,中部內折,分前後兩個窯室,較龍窯更易控製溫度和氣氛,窯形的變化體現了製瓷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在長期的瓷業生產進程中,景德鎮逐漸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瓷業習俗。祭窯神就是景德鎮傳承數百年的民間祭祀習俗,窯神的故事要從館藏明代正統年間青花大龍缸說起。

上一頁2/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