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生動呈現大漢盛景(2)

2022-09-20 09:51:04人民日報

其中,帝陵、後陵、高等級陪葬墓多設有數量不等的外藏坑,象征墓主人生前的統轄機構或服務設施。據現有資料看,從屬帝陵的外藏坑或有3個層級。這些外藏坑寓意“宮觀和百官位次”,空間方位反映其與皇權的親疏關係。

西漢帝陵陪葬製度奠定了中國古代帝陵陪葬製度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漢、隋唐乃至明清帝王陵墓的陪葬形式雖然發生了一些大的變化,但從其陪葬墓區的設置、陪葬墓的形製、陪葬者的身份等來看,皆受到西漢帝陵陪葬製度的影響。

焦南峰說:“讓我們考古隊感到欣慰的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漢陽陵的整體布局基本搞清楚了,為中國古代帝陵製度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更高興的是,我們發掘、修複、保護的遺址、遺物能夠展現在廣大觀眾麵前,讓大家直觀地了解漢代曆史文化。”

展現“文景之治”

“巍乎盛景——漢陽陵考古陳列館基本陳列”展出精品文物近千件,並設有9處多媒體互動體驗區,全麵展現了漢代物質文化、政治製度及精神生活。

展廳裏,整齊列隊、氣勢威武的武士俑引人駐足。這些武士俑出土於漢陽陵南區外藏坑,原本頂戴武弁(古代軍人的烏紗質冠帽),頭紮陌額,身穿戰袍,以帶束腰,外套鎧甲,腿縛行縢,配備鐵劍、木盾、弩箭等兵器。有的身佩微縮印章,有的腰掛“半兩”銅錢,有的配有小型貝殼,儼然是一支裝備齊全的地下軍隊。

漢初社會經濟逐步繁榮,孕育出新的審美需求。在秦代塑衣式陶俑基礎上,皇家工匠吸納楚文化元素,創作出工藝複雜、外形華麗的著衣式陶俑。“這些彩繪陶俑原本都穿著特製絲麻衣袍或鎧甲,配有能夠活動的木質雙臂,古代文獻中稱之為‘衣紈綈’。曆經2000多年的漫長歲月,陶俑身上的木臂和服飾早已腐朽不存,於是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缺失手臂的‘裸俑’。”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講解員馬昆說。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