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影音邂逅非遺 煥發全新活力 (2)

2022-07-14 10:07:30光明日報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認為:“對這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作,是非遺保護的一個重要基礎性工作。把他們身上承載的文化記憶、文化觀念、文化技能和傳承教學手段,用影音多媒體記錄的方法保存下來,變成國家文獻係統中重要的文化文獻遺產,並讓這些文獻服務於非遺的研究與傳播,反哺、反饋於非遺的活態傳承,才能夠讓非遺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不被丟下並煥發出全新生命力。”

營造沉浸式文化空間

據介紹,此次主題活動還邀請了全國各地20餘個圖書館聯合舉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圖書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圖書館、雲南省麗江市圖書館等各地圖書館無不將活動主題與當地特色有機結合,策劃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讓非遺的魅力浸潤到文化空間中,為大家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在國家圖書館的線下展覽中,活動主要采用了展板形式向觀眾傳播相關非遺的知識和文化。“國際公約、我國法律和政策中的記錄工作”“什麼是非遺,為什麼保護非遺”“記錄非遺的意義”“記錄工作的曆程”等內容板塊,全方位把非遺文化及非遺記錄工作展示給觀眾,不僅對非遺文化、非遺傳承人故事有重要的科普傳播價值,還提升了觀眾對非遺傳承意義和相關工作的深刻認識。

“中國古琴藝術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現在我們麵對傳承方式、內容、形式上的新改變,更要以琴為本,不斷吸納各種新元素。”在6月11日廣州圖書館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開展的以傳統音樂為主題的映後交流活動中,古琴嶺南派省級代表性的非遺傳承人謝東笑分享了自己對古琴文化的思考。基於廣東地區的非遺傳承情況,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陳忠烈說:“隨著我們走向現代化,非遺項目已經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文化鏈條,因此我們對待非遺工作要采取正確的態度。”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