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科技賦能文化 更好服務人民(3)

2022-06-06 10:11:01人民日報

據了解,在當前的考古發掘中,實驗室考古已被廣泛應用。考古工作人員將考古發掘的各類文物運到實驗室,在實驗室內運用科學實驗的手段,測定考古發掘所獲古代遺物的材料成分、各種元素組成及其含量值、遺物的絕對年代。此前,實驗室或遠離發掘現場或在發掘現場附近,此次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考古發掘,將實驗室直接搬到考古現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說,這在中國考古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考古發掘現場,記者看到,每個祭祀坑上方設有一個可升降的桁架,考古人員可以通過桁架,升降至祭祀坑上方,在桁架上實現“懸空”考古發掘。“相當於把人吊在‘吊籃’上進行發掘。”冉宏林說,這種無接觸考古,也便於考古信息最大程度保留。

在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者采用網格法,對祭祀坑的信息進行全方位采集、研究。考古工作者采用層層分析的方式,便於考古發掘、保護、研究同步開展、同步進行。每發掘一層,考古工作人員都會進行數字記錄,並對提取的文物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三維激光掃描等,讓考古發掘的每一個細節都盡可能科學、全麵、準確。

在考古發掘現場,記者還看到,除了考古發掘艙,考古大棚內還設有聲光電智能化設備、應急保護實驗室和庫房。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總工程師謝振斌舉例說:“我們對4號坑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並經過貝葉斯統計樹輪校正計算,得到4號坑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年至2966年的時間範圍之內的結果,屬商代晚期,為三星堆4號坑斷年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們通過X射線探傷、CT掃描等現代檢測技術,發現3號坑出土小銅人像采用芯骨鑄造工藝;發現玉管鑽孔方式分為對鑽和單麵鑽兩種類型;孔道加工分為經過打磨和未經打磨兩種類型。”

上一頁3/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