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越發受青年人青睞後,文博遊如何才能長居“頂流”

2022-06-02 09:37:54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文博遊如何才能長居“頂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博場館及公共文化場所成為青年人開展社交、旅遊打卡的聚集地。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國內最受歡迎的景區類別中,博物館、展覽館位居前列,在預約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中,青年群體占比最高。社交平台上,與文博場館相關的內容數量正與日俱增,文博遊熱度堪比“頂流”。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場館為何越發受到青年人青睞?文博遊的社交屬性為何日益凸顯?

從文化角度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與麵向未來的創新理念在共生中創造了共榮。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再到《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文藝作品,與文博相關的文化內容憑借創新的表現形式屢屢“破圈”,引發了青年人的關注與喜愛。同時,各地文博場館運營方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過程中,以創新手段力圖讓文物“活”起來,開拓了文博IP與盲盒、美妝、餐飲等各領域的“跨界”合作,讓傳統文化融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產生的一係列具有話題性的文博相關內容,不斷為青年人帶來具有新鮮感的創新文化體驗。

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的文博場館已不局限於文物展示、文化講解等功能。伴隨著產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文博場館不僅整體“顏值”越來越高,更在線下拓展出沉浸體驗、休閑娛樂、文創消費等更多領域,為青年人社交與打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線上,諸如故宮博物院發布的“數字故宮”小程序、各類社交平台與文博相關的話題區等數字化渠道,既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進行“雲參觀”“雲互動”,也為視障人群、老年人群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還為青年人搭建起便於分享、交流的文博遊網絡社群。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