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三京朝祚長,譽滿天下貫古今 ——2024全國十大考古周原遺址講述(3)
黃帝紀元4721年,也就是西曆2024年,我在“英明說道”係列第一季與羅安憲教授的對話二十講中,就談到了周朝發展的三個階段,以及與此對應的三都(京),即岐周周原(岐京)、宗周(灃京、鎬京)和成周(東周洛邑)。黃帝紀元4722年,即西曆2025年4月,周原考古遺址被公布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真是機緣巧合!這是新時代中華文明探源的大事,也是我們重新回顧周朝社會治理成敗的契機,更為我們打開了以“尚德聖道”思想引領人類文明升華實踐的大門。
周原遺址博物館(姬英明先生與寶雞考古研究所辛怡華所長)
一、周朝發展的三個關鍵時期
回顧周朝的創立與發展,經曆了三個關鍵時期。一是古公亶父率領周人及盟部從豳地遷到西岐,也就是周原一帶,逐步發展起來。從古公亶父“率西水滸,走馬來朝”,到文王之父姬曆被商王封為牧,率師十三年破鬼方,又被商王封為一等候伯,旋而祭天。文王在父親被祭後,承伯侯之爵,發奮圖強,以德化民,有天下三分之二。後被囚羑裏城七載,獲釋後封關自立,建立岐京。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文王自羑裏城返回岐周,隨即封閉孟津關(今函穀關),斷絕與殷商的隸屬關係,在岐京號令二百邦國,同時在灃河建立灃(中)京,取意“天下之中”,積極籌劃剪商大計。文王歸天三年之後,二兒子太子姬發一戰而剪商成功,建立周朝,同時在灃(中)京對麵建設鎬京,正式開始了宗周時代。
第三個關鍵時期是成周,也就是史稱的東周。但是成周的王城洛邑不是在東周時建立的,而是於成王時期,由周公姬旦負責建設的。成周(東京洛邑)是武王謀劃的,武王駕崩後,周公佐政成王。適管叔、蔡叔聯合商紂王之後武庚暴亂,由於成王年幼,周公帶兵平“三監之亂”後,建造了西周的第三個京,也就是成周洛邑,之所以叫成周,是周成王在位時所建也。當然,曆史的演變令人猝不及防。當西周傳到第十二王周幽王,從太王算起已經傳了十五六代時,因為周幽王的妄亂,宗周的鎬京被幽王的老丈人申侯引戎狄入關而付之一炬,周幽王身死,太子不得已東遷成周,史稱平王東遷,開啟了東周時代。洛邑順理成章成為了東周的王城,延續了周朝的朝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