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走遍中國”山西站:藝術對話碰撞出創作火花 (3)

2025-08-13 14:04:15

 

 

“走遍中國”山西站:藝術對話碰撞出創作火花

寫生團在山西柳林鑫飛下山峁煤礦采風 錢曉鳴攝影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本次行動組委會主任楊曉陽提出獨到見解:寫生數量對於畫家而言至關重要。無論畫麵大小,都要力求完整呈現,畫家一天需保證一定的寫生量。若沒有其他工作幹擾,他寫生速寫式的構圖一般每天在10張左右。不過,當進入獨立創作階段,則需圍繞一個主題或畫麵進行深化。平時寫生也應隨時保持創作狀態,摒棄僥幸心理和懶惰心態,不能想著留待以後再用素材創作,當下就應將其畫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古人中國畫的小品,如梅蘭竹菊,皆是完整的創作。如今,我們畫人物畫所涉及的現代化文化元素更多,手段也比古人豐富多樣,在材料、見識、形式感以及古今中外知識儲備等方麵都遠超古人。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將最小的畫作也創作成完整的作品,哪怕隻有火柴盒大小,也要是一個完整的構圖,展現出完整的畫麵意境。

“走遍中國”山西站:藝術對話碰撞出創作火花   

楊曉陽在黃河西口古渡采風  錢曉鳴攝影

 

著名人物畫家郭全忠深情表示:黃河文化、黃土文化是我成長的搖籃,正是這片土地培養和造就了我。盡管這些年生活在城市,看似與這片土地漸行漸遠,但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我深知自己本質上仍是這片土地上的人。黃河的性格平時看似溫順平和,實則發大水時氣勢十分壯闊。它九曲十八彎,一邊沉穩平緩,另一邊則凶險異常,能卷起千層浪,這恰似北方人、黃河人、黃土地的性格,深不可測。此次行動特別強調學術性,這一點令我十分讚賞。這些年,我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努力探索,雖已80多歲高齡,但仍渴望繼續轉型。藝術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也在求變。這兩天寫生時,我試圖擺脫過去的寫實風格,思考如何在寫意與表現方麵有些體會。這次行動為期三年,也許某天我還會參與其中,繼續在采風和寫生中探尋寫意與表現的樂趣,尋找新的藝術語言,這便是我的追求!

“走遍中國”山西站:藝術對話碰撞出創作火花   

郭全忠在“走遍中國”山西站座談會上發言 錢曉鳴攝影

上一頁3/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