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入戲”很流行,作家該如何寫好非遺故事(2)
2024-11-19 11:24:04中國青年網
在張老西看來,非遺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非遺就是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史詩。
談到“非遺+故事”的創作心得,張老西告訴記者,一定要弄懂背後的邏輯。“比如‘鼓’,是因戰爭而來,還是因祭祀而出,表現的形式,又代表了什麼寓意。懂了這些東西,創作時才有思路。”另外,非遺要與故事緊密融合,或烘托氣氛,或作為主線,或豐富背景,不能單純的往裏塞。結合故事,才更有表現力。
“在我看來,每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區域的曆史,蘊含的故事數不勝數,是創作時取之不盡的瑰寶。”張老西指出,眾多民俗彙聚,就是中國百姓的史詩,將這些文化遺產呈現,讓我們知道從何處來,才知將來要往何處去。
“閱見非遺”征文大賽舉辦兩屆以來,累計征稿近10萬部,創作字數超20億,湧現出《我本無意成仙》《潑刀行》《一梭千載》等百部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部分作品進入IP影視化改編的軌道。
非遺並不是孤獨的化石,已經浸透進億萬中國人的飲食起居和故鄉記憶。如今,非遺已成為文學、影視的創作基石和靈感源泉,為“好故事”增添活力和光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