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籍 藏之名山 傳之後世(2)
這片建築群內,每一座樓宇的設計都頗具意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馬怡西主持並帶領團隊完成了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室內設計。設計以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藏書文化為主線,結合傳統手工藝及現代建築科技,展現了中華文明如浩瀚星空般博大精深的特點,體現了盛世修典的重要性。主要禮儀空間采用“四水歸堂”作為室內設計的意象來源,“四水歸堂”是院落式中國傳統建築所特有的審美意識,體現了海納百川、四海歸一的深遠意境,並以此體現中華文化的獨有特點。
文興樓是整個建築群落的入口,也是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係列展覽的序廳,其一層命名為文興廳,語出“文化興則國運興”。作為整個建築群第一個禮儀性公共空間,文興樓正麵主背景主題壁畫《山河攬勝》,由清華美院教授程向軍創作,取意自三山五嶽及昆侖山脈,以祖國的壯美河山彰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文興廳立麵采用米色石材裝飾梁柱,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四梁八柱的結構特點。天花板采用弧形金屬雙重屋簷造型呼應了“四水歸堂”的設計意象,而中央取自漢代玉璧造型的圓形燈具,則體現了天圓地方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文華堂單體最大主建築
國家書房星空穹頂取自宋代碑刻天文圖
走進位於國家版本館主建築文華堂的國家書房,抬頭就能看到宋代碑刻天文圖的星空穹頂。國家書房內陳列著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出版物版本。
文華堂是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主建築,也是整個建築群落單體最大的建築。文華堂中央,挑空兩層高13米、麵積達1350平方米的國家書房格外亮眼,44個巨型書櫃陳列四周,抬頭看是浩瀚星空穹頂,3萬餘冊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著作彰顯厚重的文化底蘊。
國家版本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書房的主體由一組中央九宮格主體書櫃及四周14組單元書櫃構成,10根木柱造型營造了空間的序列感,又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柱頭的祥雲牡丹端莊秀雅,柱礎的江崖海水則體現了中國古代藏書閣必備的以水鎮火的寓意。天花板由10個方形發光膜藻井與144個小型方藻井共同組成,發光膜內由西泠印社題寫的九疊篆書“國家版本”四字,顯示國家版本館的獨特定位。中央八角形的金屬藻井內形成圓形星空穹頂,漫天星宿點綴其中,其圖案取自宋代碑刻天文圖,體現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成就,也呼應了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名字“文瀚閣”的寓意——中華文明如浩瀚星空。
文瀚閣建築群製高點
匾額仿照紫禁城中軸線重要建築物
文瀚閣是建築群的製高點,坐落在台基之上,借鑒敦煌莫高窟九層樓的神韻,讓建築如殿堂般典雅莊重,似禮器般謙遜仁和。
整片建築群的製高點——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核心建築文瀚閣,坐落在台基之上,一層為文瀚廳,傳承古代四庫七閣之意。作為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空間,文瀚閣是國家版本館的標誌性建築和點睛之筆,其外觀造型借鑒敦煌莫高窟九層樓的神韻。
閣內文瀚廳陳列珍貴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選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文瀚廳利用了建築核心三層通高17米的內庭,打造了中國傳統寶塔的八角形內部空間意象,並根據建築層高的變化形成了三層遞進的書廊,展現了藏書閣經典薈萃的獨特場景,令參觀者在觀賞書籍收藏的同時體驗中國傳統建築的精華,頂部八角柿蒂紋的藻井內部展現了浩瀚銀河的壯美景象,寓意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一閣一廳的匾額設計也有講究。國家版本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文瀚閣匾額仿照紫禁城中軸線重要高大建築物一般裝飾豎匾、鬥子匾的我國傳統建築形製做法,安裝在文瀚閣最高層頂簷口下、重簷之間,匾額四周邊框有如意紋或雲紋,簡潔大方、古樸素雅。文瀚廳一層頂部的匾額采用建築內廳一般裝飾橫匾的傳統建築形製做法,采用了景泰藍工藝。
文化長廊“正心”與“神逸”
集中展現中國古代書畫名家名作
文化長廊牆上的高溫鈦纖藝瓷板畫集中展示了中國古代書法著名版本、中國古代山水畫著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