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到底去哪?怎麼去?費用如何?一文深解(2)
在這個過程中,遊客能體會到乘坐飛船和火箭上升進入太空、進入太空之後的失重、在飛船中返回地球的下落以及最終回到地表的全過程,其中大約有5分鍾,遊客處在失重的環境中。
除此之外,深藍航天還稱,遊客將“體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並見證地球以外的壯麗景觀”。
深藍航天創始人、CEO霍亮介紹,“打個比方,我們常說,中國人出國旅遊,很多人會選擇距離較近的‘新馬泰’作為第一站,亞軌道飛行就可以理解為普通人進入太空旅遊的‘新馬泰’,這隻是第一步,未來還將走得更遠。”
此外,國內另一家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也在布局太空旅行,表示其力鴻可重複使用飛行器計劃於2028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公開報道顯示,中科宇航的可重複使用飛行器,同樣是由助推火箭和搭載艙組成,整個飛行過程約10分鍾,票價在200萬至300萬元之間。
中科宇航創新中心總經理王英誠表示,一方麵,亞軌道飛行的技術相對容易實現,成本較低;另一方麵,對於普通人來說,短暫地體驗失重比較適宜,長時間進入失重狀態,則要經過更多訓練。
02
中國的商業太空旅行
發展到了哪個階段?
這次公開售賣太空旅行船票,引發廣泛關注,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據媒體報道,有國內商業航天從業者表示,“把載人航天想得過於簡單了,單就一個故障情況下的逃逸係統,就不是兩三年能搞定的。”還有從業人士認為,先實現液體火箭入軌,再研發回收是比較合理的策略。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深藍航天尚未實現火箭入軌發射。
對此,霍亮表示,亞軌道太空旅遊業務的技術難度比送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難度低,相關技術的成熟度較高。
在載人飛船方麵,中國航天從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將航天員送上太空並安全返回,至今已經積澱了幾十年的經驗,並逐步外溢到商業航天企業,技術已經成熟。對於亞軌道飛行,所要做的主要是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並進行嚴格的測試和驗證,以涵蓋各種極端環境和緊急避險情況。
在火箭方麵,霍亮介紹,雖然使用普通一次性火箭也可以進行亞軌道飛行任務,但還要考慮一個關鍵因素——成本。一次性火箭的問題在於成本過高,一張船票的價格可能要達到數千萬元一張,票價過高就會導致市場過小,也就失去了商業化的能力,所以必須要研製可重複使用火箭,以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打通商業化鏈條。
目前,深藍航天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正在加緊研製中。今年9月,深藍航天實施了星雲一號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飛行試驗,可回收複用的一子級箭體在飛行試驗的最後著陸階段發生異常。據霍亮介紹,接下來還會進行多次
飛行試驗,計劃在2025年實現火箭的入軌加回收,“我們判斷,技術已經成熟,接下來要做的是更多測試和安全性驗證。”
此外,針對大家特別關心的安全問題,霍亮介紹,將從多方麵保證。首先,在載人航天器的設計、製造和測試各個環節,都要遵循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規範,保證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要進行充分的冗餘設計和備份方案,保證一旦出現故障,備用係統能夠立刻頂上。並且在載人飛行之前,會經過數十次至上百次的飛行測試,包括極端情況測試、故障測試、緊急逃逸和避險測試等。此外,還要對遊客和安全員進行嚴格的安全培訓,遵循嚴格的流程管理,等等。
霍亮強調,“我們要把所有能想到的安全措施都加上,並且再經過幾十次、上百次飛行,將來才有可能真正載人飛行。”同時他也指出,太空旅行在發展早期更像帶有探險性質的極限運動,具有一定風險性,參與的雙方都要有這種意識。
關於國內
商業航天企業
太空旅行項目的研發進度,中科宇航創新中心總經理王英誠介紹,目前普遍還處於飛行器的研製、試驗階段。因為涉及到人的安全,在真正進行太空旅行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般要先進行無人的飛行測試,飛行到一定數量後,再嚐試帶模擬人和生物開展試驗,這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中科宇航正在研發可重複使用飛行器,已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後期;同時還需要突破助推火箭垂直回收、可靠冗餘和高效複用等技術,開展多次飛行試驗驗證。
03
商業太空旅行
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嗎?
我們都知道,航天員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訓練,那麼,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要符合哪些條件呢?
深藍航天給出的要求比較寬泛——“乘客需確保身體狀況適合太空旅行,建議提前進行專業健康檢查”“乘客要求為18歲以上成人,但身體狀況須經醫學評估後決定”。
霍亮表示,包括亞軌道飛行在內的太空旅行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在發展初期並不是常規的大眾旅遊項目,更類似於小眾的極限運動或者探險,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比如,此前一位82歲的美國前女宇航員和一位91歲的退役美國空軍都曾參與藍色起源公司的亞軌道飛行。深藍航天目前參考的是駕駛輕型飛機的健康標準,會篩選掉一些疾病患者,之後還將聯合權威醫學機構製定相關標準。
參加亞軌道飛行前一個月,遊客需要參加安全培訓。據介紹,一方麵,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模擬失重和過載環境的訓練,讓遊客在身體和心理上適應太空環境,減輕突然進入太空的不適感。另一方麵,要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對應急逃生過程進行培訓。由於亞軌道飛行時間和高度有限,遊客接受的培訓也相對簡單,如果要進行軌道飛行,則要接受更為複雜的訓練。
△維珍銀河的太空旅行中,遊客體驗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