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天-空-地"監測顯示九寨溝遺產地生態恢複成效顯著(2)

2025-11-13 11:06:55央視新聞客戶端

三是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九寨溝遺產地內的道路、棧道、廁所、諾日朗轉換中心、溝口遊客中心等遊覽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旅遊接待韌性能力顯著提升。

"天-空-地"監測顯示九寨溝遺產地生態恢複成效顯著

△無人機監測的五花海及周邊區域生態景觀恢複狀況

專家介紹,受地震影響較大的遺產點及關鍵區段的高陡邊坡帶仍有繼續發生崩滑、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潛在風險,仍需持續開展災害工程治理和長期的生態環境自然恢複及保護保育。麵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用效應的日益增強,建議加強九寨溝遺產地及其周邊區域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研究。九寨溝遺產地對景觀變化敏感的遺產點及周邊區域實施“自然輪休保育”的保護管理措施意義重大,呼籲將該模式在全國示範推廣,讓遺產地的關鍵自然生態係統得以“休養生息”。

據了解,2017年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後,九寨溝管理局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設立HIST九寨溝工作站,聚焦地震後變化較大遺產點的自然景觀、水體環境、植被覆蓋度、次生地質災害及其時空變化特征,共同開展“天-空-地”一體化立體協同的多平台、多維度、多時相遙感監測和示範研究。專家認為,九寨溝遺產地的景觀演變是自然動態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長期交織作用的結果,科學開展遺產保護不僅要關注地貌與生態景觀的物理修複,更需建立“自然-人文”多維度的綜合評估體係,精準識別和評估人類活動的合理邊界,避免對自然恢複進程造成幹擾。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空間信息監測係統所積累的科學大數據,正為遺產地的保護決策從“經驗判斷”向“科學智化”轉變提供關鍵科技支撐,助力九寨溝世界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並為全球同類世界自然遺產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風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中國方案”。

"天-空-地"監測顯示九寨溝遺產地生態恢複成效顯著

△無人機監測的熊貓海植被生態景觀恢複狀況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