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饃、中秋墨 探尋千年文化傳承密碼(2)
2025-10-06 09:13:16央視新聞客戶端
如今,非遺戲曲、民樂快閃、國潮歌舞等傳統文化元素正在融入夜間消費場景,煥新“月光經濟”。這個十一中秋假期,古老的“玩月”習俗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續,成為曆史文脈與國潮新風的文化交響。
團圓饃裏話團圓
舌尖上的文化傳承
每個月都有月圓之夜,為何中秋的月亮格外動人?月餅這種中秋特有美食的演變背後,是中華民族對團圓與豐收的永恒追求。中秋將至,讓我們一同探尋舌尖上的文化密碼。
中秋節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四季中的秋季之仲,除了象征團圓之意,更承載了人們對豐收、幸福的祈盼。
陝西民俗專家王智:
中秋節和秋分很接近,另外和中國古代一個感恩土地慶祝豐收的秋社日有關係。我們中國是一個農業文明農耕為基礎的國度,中秋節就是秋天過了一半,這時候恰恰是穀物成熟豐收再播種這一重要的時期,這時候豐收了就要感恩土地。中國人要遵守自然規律,中秋節就在這種自然條件下就催生了。
中國人講究“月兒圓,人團圓”,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情懷,也是跨越時間不絕如縷的文化鄉愁。自古以來,人們把這份鄉愁寄寓在了月餅之中,把它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在民間,也有著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
陝西民俗專家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