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團圓饃、中秋墨 探尋千年文化傳承密碼

2025-10-06 09:13:16央視新聞客戶端

玉露生涼,丹桂飄香。6日是中秋佳節,這個假期,國潮街區顧客盈門,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文旅盛宴,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古老的中秋“玩月”傳統,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今日的“月光經濟”。

中秋前夕,陝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迎來客流高峰。在這條國潮街區上,身著漢服的遊客絡繹不絕,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唐詩吟誦會”,大家在“舉杯邀明月”的意境中感受唐代中秋風雅。

據史料記載,唐代文人在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普遍有“玩月”傳統,也就是賞月活動。《全唐詩》中記載與中秋直接相關的詩就有80餘首。

團圓饃、中秋墨 探尋千年文化傳承密碼

當現代街區的流光溢彩遇見千年之前的唐詩月光,一場跨越時空的中秋對話正在上演。唐詩不僅描繪了中秋美景,更成為今天複原盛唐氣象、激活夜間經濟的文化密碼。

團圓饃、中秋墨 探尋千年文化傳承密碼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隋唐長安城研究中心主任崔凱:

現在我們的位置就是唐代的杏園、曲江池、芙蓉園一帶,這一帶在當時就是唐人中秋之夜進行“玩月”之地。當時白居易在江州為官的時候,他作了一首詩,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就是點出了我們現在這個位置。從今天留下來的這些唐詩當中,表達不同詩人感情的同時,它還描述了城市建築空間,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真實生動的長安城市圖景。

團圓饃、中秋墨 探尋千年文化傳承密碼

為了讓曆史“可觸可感”,崔凱及其科研團隊曆經14年,依據這些詩詞描述“複原”古代建築,繪製出了唐長安城古今對照圖,將詩詞中的“玩月地”標注於現代街區,讓傳統文化真正融入現代城市肌理。

上一頁1/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